澎湃新闻|工业百强县:苏浙鲁占半壁江山 东西部实力依然悬殊

图片来源:摄图网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断言,以县际竞争为代表的地区间竞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并且是他所知道的“最有增长效率的制度” 。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的活跃度,历来被视为国民经济的风向标 。2019年,全国经济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0%的GDP 。目前,已有33个县域迈入千亿GDP俱乐部 。
强县崛起背后,工业作为主引擎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 。数据显示,无论规上工业增加值还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增速,经济百强县都远远超过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等发达省份平均水平 。
那么,具体到工业经济,全国上千县域孰强孰弱?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院发布《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20年)》(下称《报告》),绘制出一份可供参考的县域经济最新图谱 。
苏浙鲁占“半壁江山”
自秦“废分封,立郡县”以来,我国县级行政单位沿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是多级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行政建制 。
据统计,全国(不包括港澳台)除市辖区和林区、特区外,共有1879个县级行政区划,区域面积85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89% 。截至2018年末,全国县域生产总值达33.21万亿元,约占全国生产总值1/3;县域户籍人口8.2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59% 。
其中,头部强县实力尤其突出 。
赛迪顾问《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显示,2019年,经济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全国约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
在GDP突破千亿的33个县域中,“排头兵”昆山和江阴双双突破4000亿大关,甚至超过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与太原、贵阳等实力相当 。
从各地县域工业经济表现来看,这一趋势同样明显 。

根据信通院《报告》,全国工业百强县分布于17个省(区、市),其中,江苏、浙江、山东三省占据56席,分别入围23个、19个和14个,三省合计超过全国其他省份入围总和 。
除苏浙鲁外,河南拿下10个席位,其余13省份均只分得个位数名额 。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前十位中,工业强省江苏斩获6个名额,占比过半,前三强——江阴、昆山、张家港无一例外均出自江苏 。
作为全国经济大省,苏浙鲁的亮眼表现并不意外 。不过,经济实力最强的广东,却只有普宁一个县级市入围工业百强,且仅排在全国第99位,位于榜单倒数第二 。
对比同时公布的工业百强区名单,广东上榜21个,比入围总数最多的江苏少3个,排在全国第二 。前十强中,广东更是将前六强悉数收入囊中 。
为何会有如此反差?
事实上,在近年来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广东陆续推动实力较强的县(市)改区或升格并入地级市 。划为地级市后,一些县(市)原本管辖的区域往往就变成了“镇” 。
这在加速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迈入“无县时代”同时,也顺势推动强区、强镇崛起 。如今,位于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6市已全部成为“无县城市”,东莞和中山更是全国少见的“直筒子市”,连市辖区都没有 。
另据统计,广东目前共有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 。57个县级行政区划中,只有12个位于珠三角 。广东在工业百强县榜单中存在感不强,也反映出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