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南京都市圈报业全媒体联盟“社长总编看南京” 高质量发展中的“六合速度”( 二 )


创新“磁场”效应不断显现
走进六合科创园,一片繁忙的景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北区,草木葳蕤,6幢设计新颖的建筑引人注目;南区,塔吊林立,搅拌机轰鸣,4幢高层建筑建设正酣 。六合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科创园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培育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领军人才,打造六合创新发展的前沿高地 。”
六合科创园总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个片区 。北区包括人才公寓、配套设施、总部经济楼等,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已完成相关工程建设,目前签约入园企业39家,入驻率达82.3%;南区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包含1幢23层甲级写字楼、3幢16层写字楼,2021年交付使用 。据了解,科创园目前是六合区规模最大、品质最高的科创载体 。园区规划包含孵化功能区、加速器、总部基地和公共配套区等,是该区创新创业氛围最活跃、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 。它将依托六合产业基础和政策资源,立足高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两大主导产业定位,辅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兴行业领域,打造高端智能装备与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基地、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与成果孵化基地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示范基地 。
科创园“拔节生长”,创新“磁场效应”加速显现 。前不久,由著名生物医学专家、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领衔的协合转化医学研究院入驻科创园,承接其创新成果转化的协合大健康产业园,正在六合经开区加快建设 。科创园有关负责同志踌躇满志地说,近年来,六合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南京市“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积极建设充满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环境,使得科创资源不断集聚,构筑了汇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目前,已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活力在“南京北大门”不断释放 。
龙袍新城建设跑出“加速度”
步入充满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为一体的龙袍新城规划展览馆,千年龙袍,从街道、乡镇再到新城,又一次站上了时代浪潮之巅 。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宏阔蓝图,正从大江北岸向我们徐徐铺展开来 。
在规划展览馆,我们看到龙袍新城建设将依托“江山河州”,打造枢纽大港、湿地趣城;聚焦“产城融合”,打造滨江生态新城;落实“长江大保护”,打造海港枢纽经济区 。其定位之新、起点之高、使命之巨,一览无余 。
龙袍新城面积约9.6平方公里,在南京规划建设的九个新城中最后一个启动开发建设 。今年3月,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龙袍新城总体规划(2018-2035年)》,龙袍新城正式“扬帆起航” 。
“白纸作画”,创新筑梦 。六合区成立了由区委主要负责人“挂帅”的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全部进场办公 。今年5月28日,龙袍新城率先打响产业片区搬迁“攻坚战” 。截止到7月1日,龙袍新城产业片区最后一户落笔签字 。历时整整35天,1554户全部搬迁,创造了六合单地块搬迁区域最广、面积最大、户数最多、用时最短的纪录,腾出了4.2平方公里产业用地 。产业发展打开新空间,“大块头”项目纷至沓来 。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同志对采访人员说,龙袍新城已吸引荣盛盟固利动力电池、工业储能电池等多个百亿级项目相继落户 。9月28日,总投资达120亿元的南京荣盛盟固利年产30GWh动力电池项目,在龙袍新城开工建设 。该项目从正式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5个月,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将超百亿元,年实现税收约6亿元 。
“我们正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龙袍新城建设,争取一年拉开框架,三年初具规模,五年相对成熟,打造南京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江新城 。”龙袍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主要负责人说 。据介绍,龙袍新城将形成“一心、五轴、一带、两片”的空间结构 。其中,“两片”指活力城市片区和绿色产业片区 。因此,龙袍新城不只要构筑一座产业高地,还要建设一座活力新城 。目前,新城公园城市、城市色彩、智能交通、综合管线、竖向设计、地下空间、供水供电供气选线及市政安全保障等42个专项规划已先后启动,正由国内行业顶级规划设计院所紧锣密鼓地编制 。同时,新城还将开展健康建筑、直饮水全覆盖,并将引入地源热泵与江水源热泵试点建设,开创未来新城建设典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