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世界厕所日 | 看看古代厕所中的另类文明史

_原题为 世界厕所日 | 看看古代厕所中的另类文明史
原创 令羽君 博物馆丨看展览
温馨提示:这是一篇“有味道”的推送
请不要在吃饭时间阅读
昨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世界厕所日”
(严肃点!这可是一个国际性有味道的节日!)
这一节日由世界厕所组织于2001年提出
联合国大会2013年通过决议并正式设立
意在提高普通民众对厕所问题的认识
鼓励人们采取行动 , 应对全球卫生危机
古代|世界厕所日 | 看看古代厕所中的另类文明史
文章图片

一直以来 , 厕所都被视为
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存在
人们羞于提及它 , 却又离不开它
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吃喝拉撒睡中
厕所就占了两件
据统计 , 人的一生中
大约有3年的时间在厕所度过
这个被人们选择性无视的存在
是人类发展史上最能体现文明的地方
(相关阅读:)
在我国历史进程中
厕所也翻新出了不少的花样
今天 , 就让小编带你一起
品味古代厕所中的另类文明史
古代|世界厕所日 | 看看古代厕所中的另类文明史
文章图片

简单直接的坑式厕所
远古时代 , 无论男女老少 , 想要上厕所 , 都是就地解决 , 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区别 。 当粪便堆积到无法正常生活时 , 人类就会选择迁徙 。
直到有了粪坑的出现 , 人类才不必为了躲避自己的排泄物东奔西走 , 从而最终定居下来开展农耕生活 。
据考古发现 , 中国最早的厕所出现在5000年前西安半坡村氏族部落的遗址 。 尽管当时的厕所只是一个设于房舍外的土坑 , 但已经预示着人们开始集中地点排便 , 迈出了厕所文明的第一步 。
古代|世界厕所日 | 看看古代厕所中的另类文明史
文章图片

西安半坡村遗址复原图
到了周朝 , 人们已经学会将木板子搭在大坑上以支撑双脚 , 在坑的中间设有漏井 , 粪便可直接落入池内 。
古代|世界厕所日 | 看看古代厕所中的另类文明史
文章图片

周朝漏井示意图
当然 , 即使是这种进阶版的坑厕 , 条件也还是简陋的 , 因为它总有被排泄物填满的一天 , 然后就需要不断易地挖新坑 。
《仪礼·既夕礼》中记载有“隶人涅厕” 。 说的就是古人掘地为厕 , 待坑满后 , 命令奴隶把坑填上 , 再挖个新坑 。
于是 , 为了避免麻烦 , 人们将粪坑挖得更深更大 , 以便使用更长时间 。 但是坑挖得太深 , 上厕所就成了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 。 《左传》记载 , 公元前581年 , 晋景公姬孺“将食 , 涨 , 如厕 , 陷而卒” 。
古代|世界厕所日 | 看看古代厕所中的另类文明史
文章图片

春秋时期的粪坑有着让人惊叹的深度 , 不慎跌入只能是凶多吉少 。 作为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殉难于厕所之人 , 晋景公也算是真·遗臭万年了 。
节能环保型厕所
古代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 , 人的排泄物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 于是大力发展起可持续经济 , 打造出一种“猪厕合一”的厕所形态 , 称其为“圂”(hùn , 也作“溷”) 。
先秦时期 , “圂”专指圈养猪的场所 , 到了战国末期 , “圂”才有了猪圈与厕所两重含义 。
将厕所建在猪圈上头 , 设有专门的道路和门通向厕所 , 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上厕所” 。 而下层猪圈围墙上有一些小洞 , 叫做“窦洞” , 为粪夫清理粪便所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