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网|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 五 )


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 与原发灶的Breslow厚度密切相关 。 皮肤黑色素瘤的浸润厚度<0.8 mm时 , 几乎不发生淋巴结转移;0.8~1 mm时 , 转移率约为5%;中等浸润深度(1~4 mm)时 , 转移率可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8%~30%);浸润深度>4 mm时 , 转移率约为40% , 同时远处转移的风险也明显提高 。 但淋巴结转移在初诊时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征象 。
(二)SLNB
1.SLNB的意义: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是原发肿瘤通过淋巴结途径引流的第1站淋巴结 , 是肿瘤细胞在转移路途中必经的首个目标器官 。 理论上 , SLN的阴性状态 , 代表其他引流区域尚未发生肿瘤转移 , SLN也应该作为阻止肿瘤细胞从淋巴结扩散的屏障 。
SLNB是评估无大体转移征象的临床Ⅰ~Ⅱ期黑色素瘤患者是否存在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最准确方法 , 也是创伤最小的分期手段 。 目前认为 , SLN阳性的患者具有复发的高危风险 , SLN阳性是进行完整淋巴结清扫(complete lymph node dissection, CLND)及接受辅助治疗的指征 。
2.SLNB的指征:
MSLT-1研究表明 , 中等浸润深度(Breslow厚度1.2~3.5 mm)且无临床转移征象的患者 , 是进行SLNB的适合人群 。
对浅浸润深度(Breslow厚度<1 mm)的皮肤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研究显示 , 当具备以下危险因素时 , SLN的阳性率升高至5%~18%不等:(1)Breslow厚度>0.75 mm;(2)合并溃疡;(3)Clark分级Ⅳ级;(4)结节型生长;(5)增多核分裂象;(6)消退现象 。 因此 , 当浅浸润深度的患者具备一定危险因素时 , 仍应考虑进行SLNB 。
对于厚浸润深度(Breslow厚度>4 mm)的患者 , MSLT-1研究提示 , SLNB并未显著提高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远期生存(SLNB组SLN阳性患者和观察组随访期间出现临床淋巴结肿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0%和45.8%) , 这可能是因为厚浸润深度的病灶 , 在淋巴道转移的同时已经发生了血道转移 。 但SLNB仍是这些患者获得准确分期的手段 , SLN阳性也提示患者的预后较差 。 因此 , 对这部分患者仍推荐行SLNB 。
3.SLNB的要点
(1)SLN示踪:成功地示踪和定位SLN是提高SLNB准确性的保障 。 首先 , 不同部位的原发灶 , SLN示踪定位的成功率存在差异 。 四肢的病灶淋巴回流相对单一稳定 , 定位成功率最高 , 但仍需注意其他可能出现的途中淋巴引流区域 , 上肢背侧和尺侧的病灶可首先回流至肘部淋巴结 , 下肢小腿和足跟的病灶可首先回流至腘窝淋巴结 。 躯干部位病灶的回流 , 除了受位置影响以外 , 还受到局部皮肤厚薄的影响 。 一般而言 , 背部的皮肤较厚 , 示踪剂不易弥散 。 位于中线和脐孔水平线附近的病灶 , 可存在多引流途径 , 给SLN示踪带来困难 。 头颈部病灶的回流最为复杂 , 需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诊治 , 方能保证SLNB的准确性 。 因此 , 为保证SLNB的准确性 , 建议先常规对四肢和腹侧躯干的病灶施行活检 , 对躯干背部、交界区域以及头颈部的病灶 , 施行SLNB需谨慎 。
其次 , 建议于扩大切除之前完成示踪剂注射和SLN定位 。 原发灶较大范围的切除 , 甚至复杂的皮瓣修补 , 可能改变局部皮肤的淋巴回流 , 造成SLN定位的不准确或定位困难 。
【中华医学网|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外科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1.0】最后 , SLN示踪的方法也至关重要 。 对于示踪剂的选择 , 共同的要求是 , 其可以迅速进入第1站淋巴结 , 并停留一定的时间 , 又不易立刻进入第2站及之后的淋巴系统 。 目前 , 临床常用的方法包括术前放射性核素摄片定位、术中亚甲蓝染色定位以及伽马核素探测仪定位 。
目前 , 临床最常用于皮肤和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及乳腺癌SLN定位的放射性核素制剂 , 为99Tcm标记的硫胶体或利妥昔单抗 。 而在美国 , 2013年首个获得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的用于SLNB的同位素示踪剂为99Tcm标记的tilmanocept 。 其能够通过与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CD206特异性结合 , 在淋巴组织上聚集 。 与其他示踪剂相比 , 99Tcm-tilmanocept的优点在于 , 其在第1站淋巴结停留的时间可达30 h之久 。 放射性核素摄片一般在术前进行 , 将示踪剂分多点注射于病灶周围(注射至真皮层 , 尽量不进入皮下脂肪层 , 一般在切除范围之内) , 15~30 min后行X线片或CT检查 , 并在患者体表做粗略定位 。 要求对小腿以下的病灶 , 特别是小腿后侧及足底后侧的病灶 , 在局部注射放射性核素之后 , 依次观查腘窝、腹股沟和髂窝处淋巴结放射性核素的摄取情况 。 对于前臂和手部的病灶 , 依次观测肘部内侧和腋窝淋巴结的放射性核素摄取情况 。 避免SLN出现在肢体的中段部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