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发挥制度优势 决胜全面小康
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发挥制度优势,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应有之义,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制度保障 。一种制度能否转化为制度力量,能否在现代化进程中彰显制度效能,关键要看制度能否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 。“小康”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千年愿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话语范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概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全面小康能否如期决胜、有序实现,检验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运行效果和执行效力,是我国制度显著优势经受实践检验的鲜明写照 。
一、制度优势是成就全面小康宏图伟业的根本保障
【『全面小康』发挥制度优势 决胜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 。在改革开放40余年的实践历程中,决胜小康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成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全面推进,民生建设的综合效益持续显现,教育科技发展硕果累累,公共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为最终如期决胜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论是经济快速发展所造就的“中国奇迹”,还是社会长期保持稳定的“治理密码”;无论是亿万人民在一代代“长征”路上的接续奋斗,还是党中央在决胜全面小康征程中始终紧扣民生大业,都深刻映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机活力 。无论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脱贫攻坚战的强有力推进,还是不断提升的发展效益和质量;无论是一系列重大民生项目的相继落地,还是无数小康故事的动人传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充分发挥了党的领导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制度优势源于制度创造性 。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创造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比如,党的领导制度规定了全面小康的“奋斗航标”,民生保障制度绘就了全面小康的“壮阔蓝图”,社会治理制度绘制了全面小康的“欣欣向荣”,这些都构筑起了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制度规范体系,助力小康道路越走越宽广 。
二、制度优势在决胜小康的实践探索中巩固提升
一种制度是否优越、有效,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 。在小康社会建设伊始,我们党就深刻认识到,全面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决胜小康的伟大实践曾面临异常艰巨的形势,急需解决的现实难题繁重复杂,难以按照常规实践活动推进,在此前提下开展具有针对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构建系统完备、执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决胜小康保驾护航意义重大,以制度创新带动决胜小康的实践创新至关重要 。制度优势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直接带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源自于社会实践、立足于社会实践,制度优势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真抓实干地凝聚起来的,社会实践是彰显制度优势的坚实土壤,制度优势是映照社会实践活动的浓厚底色 。决胜全面小康的实践活动根本上是动员社会力量,配置社会资源,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治理活动,其中贯穿了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安排,制度优势便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生成并显现的 。制度优势是制度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制度现代化需要制度价值来支撑,制度优势需要社会实践来阐释,同理,制度选择基于何种立场,制度安排为谁服务,根本上决定着制度性质,影响着制度优势 。一种制度只有关注人民意愿、回应人民诉求、维护人民权益,制度实践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信任和支持,制度优势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彰显 。人民性是我国一切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决胜小康的实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凸显“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和发展原则,汇聚起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整体进步的磅礴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建设夯实基础、筑牢根基 。
推荐阅读
- 南京保卫战结局 守军溃败日军全面攻占南京城
- 才女谢道韫如何把她的才气发挥的淋漓尽致
- 中国古代冷兵器之铜戈 古代战争曾发挥重要作用
- 辽夏战争的过程 从宋夏讲和到辽夏全面开战
- 在洪秀全面前 三宫六院这些女人统统弱爆了
- 古代的光棍都去哪儿了 领导竟然做的如此全面
- 卢沟桥事变始末 日军早已处心积虑全面侵华
- 八年全面抗战 国军中表现最好的竟然是杂牌军?
- 全面解析 天下未乱蜀先乱来龙去脉
- 湘西会战战役经过 日本侵略部队全面败退告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