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第17届东博会聚焦重点领域,为中国-东盟多领域合作做“加法” 会期8场高层论坛注重“精”和“实”

南宁晚报|第17届东博会聚焦重点领域,为中国-东盟多领域合作做“加法” 会期8场高层论坛注重“精”和“实”
文章图片
?南宁处处洋溢着喜迎盛会的热烈气氛,图为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本报采访人员叶子榕摄
■本报采访人员赵金玲
2020年对于全球经济和区域合作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新冠疫情影响下,经济衰退、贸易和投资萎缩等影响开始持续显现 。不过,日益紧密的中国-东盟合作经受住疫情的冲击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东盟贸易逆势增长,中国对东盟投资同比增长70%以上 。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
十六载信任为梭 。在中国-东盟的合作经纬里,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通过“南宁渠道”增添了多领域合作的斑斓色彩,织就了区域合作的壮美图景 。2020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0周年,东博会为自贸区建设强力“续航” 。第17届东博会聚焦重点领域,为中国-东盟多领域合作做“加法” 。
无限商机东博会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共成长
【南宁晚报|第17届东博会聚焦重点领域,为中国-东盟多领域合作做“加法” 会期8场高层论坛注重“精”和“实”】将东博会与中国-东盟自贸区连接在一起的,是合作的大势所趋 。
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正式启动;2004年,为中国-东盟自贸区量身打造的东博会诞生 。
如果把中国-东盟自贸区比作一艘航船,那么为其量身定制的东博会无疑是强力“助推器”,在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日益融合的背景下,助力自贸区砥砺前行 。
200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中国与东盟签署《货物贸易协议》,自贸区建设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就在这一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顺势诞生 。
中国-东盟自贸区与东博会的相生相长,是区域合作之必然 。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努力,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0年来,双边合作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东博会就抛出什么强有力的解决方案 。从商品贸易、投资合作、推进服务贸易等这些落在实处的视角来观察东博会如何尽显自贸区商机,可以更直观而深刻地理解东博会之于自贸区的分量 。
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量身定制的“助推器”,东博会已然成长为自贸区内最受商界欢迎、东盟企业参与程度最高的展会 。东博会主场馆展览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东盟及区域外国家的展览面积和境外客商占专业客商的比例超过40%,每年均有多个东盟国家单独包馆布展,方便专业观众采购 。
16年来,东博会从货物贸易和投资促进起步,沿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所涉及的海关、检验检疫、物流运输、电信服务、电子商务、跨境金融、法律服务等服务链延伸合作领域,为区域合作打通关节,进一步优化要素自由配置的环境,使双方企业分享到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得到各方点赞 。
今年,东博会继续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强力“续航” 。第17届东博会将策划举办纪念自贸区建成10周年系列活动以及相关双边活动,包括举办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10周年专题论坛,展现自贸区成就,展望合作趋势与前景 。
“南宁渠道”合作领域广、层次高、硕果累累
2004年,东博会永久落户广西南宁,“南宁渠道”应运而生 。从最初的一展一会,到第4届举办9个不同领域的部长会议论坛,再到第16届举办30多个论坛,在推动中国-东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的过程中,东博会推动形成了独特的“南宁渠道” 。
“南宁渠道”合作领域广 。16年来,东博会共举办了200多个会议和论坛,涵盖旅游、海关、检验检疫、金融、港口、物流、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40多个领域,建立起多领域合作机制 。
“南宁渠道”的层次高 。东博会框架下系列高层会议论坛主办单位均为中国和东盟国家部委、领域内权威机构或国际组织,邀请各国部长级以上贵宾和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出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