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知科学|人体内的糖是如何被消耗的?奎宁的作用是?红细胞与糖的关系是?


【微知科学|人体内的糖是如何被消耗的?奎宁的作用是?红细胞与糖的关系是?】
红细胞是糖的消耗者 , 但是红细胞如何利用糖而不消耗氧却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 后来 , 三位德国科学家:瓦尔堡与他的学生梅耶霍夫和埃姆登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 三位研究人员发现两种酶的代谢途径 , 瓦尔堡与梅耶霍夫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
微知科学|人体内的糖是如何被消耗的?奎宁的作用是?红细胞与糖的关系是?
本文插图

生物氧化与体外进行的氧化作用截然不同 , 不是氧气直接氧化那些营养物质 , 而是经过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 , 传递氢离子和电子的极复杂的过程 。 这些反应又必须在生物催化剂-呼吸酶的催化下才能进行 , 离开它细胞的呼吸就会停止 。 目前 , 已经发现有二十多种呼吸酶 , 其中主要包括细胞色素氧化酶、黄酶等 。 细胞生物化学家瓦尔堡就是发现这种酶的先驱 。
微知科学|人体内的糖是如何被消耗的?奎宁的作用是?红细胞与糖的关系是?
本文插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 美国军队为了预防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士兵感染疟疾 , 让士兵们服用奎宁 。 然而 , 医生发现一些士兵在服用奎宁之后 , 发生溶血性贫血 , 其中大多数为黑人男性 。 后来在朝鲜战争期间 , 美国士兵在服用一种名叫磷酸伯氨喹的药物以预防疟疾时也出现了上述类似的现象 。
微知科学|人体内的糖是如何被消耗的?奎宁的作用是?红细胞与糖的关系是?
本文插图

20世纪50年代中期 , 美国科学家观察到那些发生溶血的病人的红细胞对这种药物异常敏感 , 经过研究发现 , 其原因是因为在这些病人的体内缺乏一种称被为6-磷酸葡萄糖醛酸脱氢酶(C-6-PD)的物质 。 这项发现不仅解释了药物引起溶血的问题 , 而且也揭开了一种自古以来就有的、与吃蚕豆相关的疾病即蚕豆黄 , 豆类中毒的科学基础 , 即某些人在吃豆类之后发生溶血 , 也是由于体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醛酸脱氢酶(C-6-PD)的缘故 。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