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时报|做善事让人更快乐!每周做2小时志愿者,死亡风险降低四成!


【保健时报|做善事让人更快乐!每周做2小时志愿者,死亡风险降低四成!】保健时报|做善事让人更快乐!每周做2小时志愿者,死亡风险降低四成!
本文插图

常做志愿者可长寿
保健时报采访人员 燕声
很多人热衷志愿活动(做义工) , 除了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 科学证实从事志愿活动还对人们身心健康有益 。 近日 ,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 与不做义工的人相比 , 每周做2小时义工的人 , 死亡风险降低四成 。
每周至少两小时义工 , 死亡风险降四成
哈佛公共卫生研究生院等研究学者 , 通过分析参加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的50岁以上、近1.3万人的信息 , 评估从事志愿者活动时间与34项健康相关项目的关联度 。 研究人员将年龄、性别、人种、有无伴侣、资产、学历、雇佣状况、是否有健康保险、居住地、宗教、个性(慷慨、开朗、神经质等)以及儿时是否受到过虐待等因素都考虑了进去 。
研究发现 , 每周至少做2小时义工的人 , 比完全未参加义工的人死亡率低四成;同时爱活动、心理健康状态较好 , 如很乐观、有自我价值感 , 抑郁症状、绝望感、孤独感少 。
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密歇根大学研究 , 也说明了做善事对健康的益处 。 在长达五年的研究中 , 科学家们调查了423对上了年纪的夫妇 。 研究人员发现 , “从别人那儿获得帮助”对本人的过世率所产生的改变微乎其微 。 而令人吃惊的是 , “给予别人帮助”则对人大有益处 。 在扣除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及社会经济条件外 , 研究人员发现 , 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 , 能使致死率降低42%;而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 , 也能使致死率降低30% 。 研究人员斯蒂芬妮·布朗表示 , 我们要想长寿的话 , 不妨去关心和帮助他人 。
做善事让人更快乐 , 更易融入社会
那么 , 做善事都给人带来哪些影响呢?此前 , 美国心理学会为了解不同善行所带来的不同益处 , 对201项独立研究进行荟萃研究 , 这些研究的对象共计198213人 。 他们发现 , 善行有利于身心健康 。 研究人员表示:“亲社会行为 , 包括利他、合作、信赖和同情心对和谐社会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因素 , 同时 , 它也有助于身心健康 。 ”他们还发现 , 善行与心理幸福感的紧密联系程度超过享受幸福感 。 前者聚焦于自我实现 , 后者则单纯指快乐、积极的感受 。
多做善事的好处不仅能增加心理幸福感 , 加拿大一项研究还发现 , 多做善事可以帮助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减轻社交恐惧 。 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招募了155名有严重社交焦虑的大学生 , 并将他们随机分成三组 。 结果显示 , 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第一组成员心理上降低了初入社会时的情感焦虑 , 而其余两组成员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 研究人员表示 , 做好事可以抵御初入社会时不愿意进入社交场合的消极影响 , 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身心健康的保障
古人历来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 儒家创始人孔子很早就提出“德润身 , 仁者寿”的理论 。 他在《中庸》中指出:“修身以德 , 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 。 他认为讲道德的人 , 待人宽厚大度 , 如此才能心旷神怡 , 体貌安详得以高寿 。
从生理上来讲 , 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里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 , 气血调和 , 有利于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地运行 , 使人精神饱满 , 形体健壮 。 养德可以养气、养神 , 使“形与神俱” , 健康长寿 。 现代养生也证明 , 注意道德修养 , 塑造美好心灵 , 助人为乐 , 养成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 , 获得精神满足 , 是保证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 。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 人的性格与健康、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 , 对一个人的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培养良好性格 , 就要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 , 看问题、处理事情要目光远大 , 心胸开阔 , 宽以待人 , 大度处事 , 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业余生活 , 丰富生活内容 , 不断陶冶自己的性情 , 让生命充满活力 。 另外 , 要养德就要培养“知足常乐”的思想 , 保持心理平衡 ,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