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医生胡永珍|如何及早发现脑胶质瘤
脑细胞主要由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 和胶质细胞相比 , 神经元细胞更脆弱 , 受到辐射时更容易凋亡 , 一旦凋亡几乎无法再生 , 凋亡的部分就由新生的胶质细胞填充 , 增殖出来的胶质细胞如果发生突变 , 可能会导致癌变 。
人为什么会患上癌症 。 人体内存在致癌及抑癌两种机制 , 正常情况下两种机制维持一种平衡状态 , 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 , 致癌机制战胜了抑癌机制 , 人就有可能患上癌症 。 不排除长期大量累积的手机辐射会对这种平衡产生破坏力 。
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宣布 , 脑胶质瘤可能与包括手机在内的无线通讯设备所产生的射频电磁场相关 。 根据一项可以上溯到2004年的研究 , IARC认为 , “连续10年以上、每天使用手机打电话30分钟以上”的“重量级”用户 , 患上脑胶质瘤的风险比其他人高出40% 。
本文插图
手机辐射究竟是不是导致脑胶质瘤的直接因素 , 医学界对这点一直存在争议 。 在动物实验里表明 , 长期大剂量的辐射确实会对细胞变异产生影响 。 有关研究证实 , 使用手机时 , 会有40%至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部一寸到一寸半的深度 , 而且手机辐射会不停地在脑子里累积 。
现在 , 脑血管病的筛查越来越多 , MRA、CTA等可以发现很多脑血管病 , 但脑肿瘤的这方面还是差一些 。 而且脑肿瘤很特殊 , 不像其它一些常见的肿瘤 , 像肝癌、肠道癌等有血液里的一些常见的肿瘤标志物 , 在查体中可以发现 。 但是目前脑肿瘤还没有明确的肿瘤标记物 , 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血脑屏障 。
另外 , 很多肿瘤在血液中可以发现一些肿瘤标志物 , 但是脑胶质瘤由于血脑屏障的关系 , 就很难发现 。 我们这个重大专项研究 , 就是在外科医生采集的脑脊液当中 , 从分子层面去发现有没有一些靶点 。
本文插图
磁共振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是脑胶质瘤的首要诊断方法 , 不仅可以有效地鉴别脑胶质瘤与部分非肿瘤病变 , 还有助于在术前预测脑胶质瘤的分级 , 明确脑胶质瘤的侵犯范围 , 帮助选择肿瘤立体定向活检区域 , 制定脑胶质瘤切除策略以及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 。
早期症状可无任何症状 , 脑胶质瘤导致的症状主要与肿瘤的大小、部位和生长速度有关 。
进展期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 , 患者会有癫痫发作(如手脚抽搐、面部肌肉抖动等)、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躁狂发作等) , 及其他一些不典型症状 , 如一侧听力、视力下降 , 部分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等 。
晚期症状主要是肿瘤生长较大导致的颅内高压症状 , 如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改变(如嗜睡) 。 此外 , 肿瘤导致的占位效应还会导致一侧肢体偏瘫 。 脑胶质瘤还有一些伴随症状 , 如记忆力丧失、人格改变、易激怒、尿失禁、说话困难等 。
本文插图
胶质瘤按照恶性程度 , 被分为I、Ⅱ、Ⅲ、Ⅳ四个级别 , I、Ⅱ级是低级别胶质瘤 , Ⅲ、Ⅳ级是高级别胶质瘤 。 级别越高 , 恶性程度、治疗难度也就越大 , 术后生存期也就越短 。 所以 , 对付胶质瘤的办法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 , 应该坚持早诊断 , 早治疗 。
现在各层级医生对脑胶质瘤诊疗规范的概念应该是越来越清晰了 。 第一是手术 , 应该是在保留功能的前提下最大范围的切除肿瘤 。 手术很重要 , 千万不能觉得胶质瘤反正切不干净 , 切多切少都无所谓 。 如果是这个观点的话 , 那手术就肯定做不好 , 对后续的一些放疗化疗等其他治疗 , 也都会带来很大的问题 。
推荐阅读
- 无法看淡生死的李不言,还能当医生吗?听听杨笠、卢骁怎么说
- 希望所有医生都能像他一样……
- 《机智医生2》大结局要播2小时40分!第3季进度?导演发言曝光
- 更年期女性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医生直言:多会出现3个变化
- 《令人心动的offer3》:医生养成,太难了
- 《offer 3》打碎了医生的滤镜:你以为的牛逼背后,其实都是苦逼
- 一投票就“落单”,周深、毛不易支持的人,陶勇医生为啥没看上
- 今年最窒息的综艺来了!当一名医生到底有多累?
- 从医学生到医生,距离有多远?《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三季最新
- 绷不住了!网络综艺直击医生的内卷战场,微博热搜讨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