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心地善良的人,往往命越差?心理学家揭开真相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前段时间一位保姆放的一把火 , 寒了无数善良人士的心 , 这种好人得不到好报的事情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也让人疑惑 , 为什么善良的人反而没有好的结果?
其实 , 抛开人行为后果的惯性思维 , 单单从概率的角度看 , 好人是不一定有好报的 , 这是因为在一定的条件下 , 一个人遇到好事和坏事的概率是随机的 , 个人的行为对相关概率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也不是有规律的 。
也就是说 , 一个人在做好事和遇见坏事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 一个人在连续遇到几件好事以后并不会增加遇到倒霉事的概率 , 相反的 , 一个人在经历过倒霉事情后也不一定会经历时来运转 。
所以 , 命运这个东西 , 有时候也是无常的代名词 , 当然 , 很多东西并一定是无法探究的 , 下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 。
本文插图
得寸进尺心理的受害者 得寸进尺效应又称为登门槛效应 , 指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 , 为了保持形象的一致性就可能会接受一项更大的要求 。
很多善良的人 , 把能帮助别人当成自身的一种美德 , 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他人提供帮助 , 但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 ,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从另一个人身上获得收益之后 , 就会将这种收益当成理所当然的得利 , 并想得到更多 。
在这种得寸进尺的人的要求下 , 这些心地善良的人表面上可能十分乐意 , 但是心里已经苦不堪言 。
这个时候的他们要么就是付出已经形成了习惯 , 只能勉力支撑 , 直到自己再也支撑不住 , 无法付出更多的价值给他人 。 要么猛然醒悟 , 及时悬崖勒马 。
本文插图
而对于索要付出已经形成习惯的人来说 , 付出者突然的态度转变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 若是不能再继续索取则会产生不满甚至怨恨 , 继而将这种情绪施加在付出者身上 。
生活中一些做公益的人 , 在不断付出之后并没有得到想象中圆满的结局 , 而是深陷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无法自拔 。
你的善良并不是出自本心 拒绝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 而有些人却不懂得拒绝 , 当有些事情找上这种人时 , 他们所做出的行为并不是单纯的帮一下别人 , 心甘情愿的去做这个事情 , 而是面对别人的请求不知道如何拒绝 , 认为拒绝别人是一种天大的错 。
同时 , 如果自身有了需要帮助的事情也不知道如何向别人求助 , 害怕遭到别人的拒绝 。
本文插图
这类性格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讨好型人格 。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往往以别人的感受为主 , 别人的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能引起自身的过度反应 , 反思是不是由于自己所引起的 。
同时他们为了维持表面的、别人认为的好往往不顾虑自身的感受 , 使自身长期处于外部压力和实际需求被压抑的焦虑状态之中 。
这种心理是病态的、不健康的 , 把自身放在一个极其卑微的位置之上 , 认为自己就该得到如此待遇 , 就算是受到了别人的伤害也会选择隐忍——这种情况在各种欺凌事件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 许多受欺凌的人往往是不懂得反抗的 , 当自身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不反抗也不知道如何反抗 。
本文插图
做一个有原则的好人 没有原则就是对恶的姑息纵容 , 当然也就是对善良的侵害 。
所以 , 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个有原则的好人 , 对于别人的求助 , 一定要有前提的、有原则的 , 对于那些无理的、 不合乎常规的要求 , 我们要予以拒绝 , 对于帮助的对象也要甄别清楚 , 不能纵容他人对恶的贪婪 。
就像上文的纵火案的受害者 , 他们在雇佣保姆之前未能了解清楚保姆的过往底细 , 也没有就保姆一次又一次的求助的真实用途鉴别清楚 , 只是凭着自身的资源无底线的帮助她 , 最终害了自己 。
本文插图
【越是心地善良的人,往往命越差?心理学家揭开真相】虽然运气是一个挺玄妙的东西 , 说不清道不明 , 我们不知道厄运什么时候会来 , 但是我们总是可以提前做好防备 , 保护自己尽量不受到恶的侵害 , 也可以为社会的善美传播略尽绵薄之力 。
推荐阅读
- 急性阑尾炎手术后的饮食问题
- 眼皮跳的食疗方法都有什么
- 口腔溃疡到底吃什么好的最快?
- 未老先衰?都是一个“情”惹的祸
- 便秘能吃白芍吗
- 灵芝吃了拉肚子怎么回事
- 洗脸水加盐的做法
- 护肝明目的食物有哪些
- 山楂的功效与作用 山楂汤帮你排毒补胃
- 肝炎吃什么好 老年肝炎的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