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本文插图



目前正值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 , 广大市民需提高警惕 , 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一起来看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定的“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药预防方案(2020版)”!
预防攻略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本文插图



秋冬季节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 , 医疗机构门急诊及发热门诊病人增多 , 流动性增加 , 院内医护、门诊患者及陪护家属、院区住院患者等面临接触感染风险 。 在疾病流行期间必须加强院内防控、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 , 确保医院内就诊环境井然有序 , 规范安全;做好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与其他就诊患者分流 , 降低交叉感染的机会 。 同时也可采取适当的中医药预防措施 , 减少疾病流行 。 根据医疗机构特点 , 建议措施如下:
防感凉茶法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益气解毒方
药物组成:大青叶600克、连翘600克、金银花900克、黄芪1000克、防风600克、白术600克、芦根600克、生甘草600克 。
用法:加水20升 , 大锅煎煮 , 每次100人份 , 每份100毫升 , 根据门诊量及患者需求酌情增减 。
适用人群:该方标本兼顾 , 来院就诊普通人群均可服用 , 尤其适用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密切接触、免疫力低下人群 。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中药香囊悬挂法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化浊辟秽方
药物组成:藿香、艾叶、石菖蒲、苍术、白芷、八角 。
用法:上述药物等量研末, 装入袋中, 每袋10-30克 , 或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不同中药成分香囊 。 可将上述香囊悬挂于门诊诊室、预检台、门诊挂号处、药房取药处等人群密集地方 , 化浊避秽 , 预防流感 。
中药熏蒸法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化浊解毒方
药物组成:贯众50克、艾叶30克、苍术30克、藿香30克、薄荷15克 。
用法:上述药物合用或单用, 加水煎煮成1000毫升药液 , 置于超声雾化消毒器内 , 关闭门窗熏30分钟 , 1-2次/天 。 一般20-30平方放置一个超声雾化消毒器 , 熏蒸完毕后可开窗通风 。
中药内服预防法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益气扶正方
药物组成:黄芪12克、党参9克、防风9克、白术9克、紫苏叶9克 。
用法:每日一剂 , 水煎服 , 每次100毫升 , 每日2次 , 可连续服用3-5天 , 停药2-3天后视情况继续服用 。
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 儿童、高龄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等体弱易感冒人群 。
清热解毒方
药物组成:大青叶15克、野菊花15克、生甘草6克 。
用法:每日一剂 , 水煎服 , 每次100毫升 , 每日2次 , 可连续服用3-5天 , 停药2-3天后视情况继续服用 。
适用人群:普通人群 , 与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密切接触人群 , 以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 。
疏风清热方
药物组成:桑叶9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 。
用法:每日一剂 , 水煎服 , 每次100毫升 , 每日2次 , 可连续服用3-5天 , 可视具体情况继续服用 。
适用人群:肺热患者 , 临床表现为面色偏红 , 口咽与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 。
温肺散寒方
药物组成:紫苏叶9克 , 生姜9克 , 红糖15克 。
用法:每日一剂 , 水煎服 , 每次100毫升 , 每日2次 , 可连续服用3-5天 , 可视具体情况继续服用 。
适用人群:近期受凉、畏寒怕冷、鼻流清涕、手脚冰凉等为主 。
健脾化湿方
药物组成:白术15克、 佩兰12克、陈皮12克 。
用法:每日一剂 , 水煎服 , 每次100毫升 , 每日2次 , 可连续服用3-5天 , 可视具体情况继续服用 。
适用人群:湿邪中阻患者 , 临床表现为面晦无光、常有腹胀、大便偏溏 。
消食导滞方
药物组成:藿香6克、紫苏叶6克、银花10克、生山楂10克 。
用法:每日一剂 , 水煎服 , 每次100毫升 , 每日2次 , 3-5付为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