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二 )


适应人群:易夹食夹滞儿童 , 平时容易“上火”、口气酸腐、大便臭秽或干燥 。
中药内服干预需注意以下事项:
1.老人及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产妇慎用;
3.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 ,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 , 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 , 过敏体质者慎用;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和验方;
7.使用中药预防 , 应由中医师开具相应处方 , 不得自行判断、选择 。
中医外治法

秋冬防疫“中医开方”之医疗机构防护篇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穴位注射法
药物:喘可治针、黄芪针、斯奇康注射液等 。
用法: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 , 选择合适的注射针剂及注射穴位(一般选择双侧足三里、曲池) 。
适用人群:高龄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等体弱易感冒人群 。
穴位贴敷法
药物组成:一般以温阳抗寒药物为主(具体用药参照各医疗机构协定处方) 。
用法:敷贴药丸用胶贴固定治疗穴位 , 每次敷贴留置时间4-6小时 , 隔1-2天可敷贴一次 , 12-18次为一疗程 。
适用人群:以虚寒证(肺虚、脾虚、肾虚)为主的慢性肺病 , 取穴按需选择(天突、大椎、膏肓、肺俞穴等) 。
耳穴贴压
取穴:肺、脾、肾上腺、内分泌 。
操作方法:75%酒精棉球消毒耳廓 , 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0.5厘米×0.5厘米大小)贴在耳穴上 , 用手指按压胶布 , 使耳穴部有明显胀、热、痛感 。 每日按压耳穴3-4次 , 每次按压3-5分钟 , 3天后更换 , 两耳交替贴压 , 每周2次 , 8次为一个疗程 , 疗程结束休息1周 , 连续2个疗程 。
科普来源: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