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青年人生存现状:恐婚、恐育、还性压抑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前段时间 , 关于是否要建立生育经济制度以及社会抚养费的相关问题 , 引发了热烈讨论 。 我国近年的生育率、结婚率持续走低 , 即将要面临的老龄化 , 促使官方更加关注 。
据民政厅统计数据 , 2018年结婚率是7.3‰ , 2020在过去的10个多月里 , 结婚人数也没有达到预期数据 。
尤其在北上广等地 , 生活节奏快 , 适婚适育人群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 结婚生孩子已经不是必选项 。
本文插图
我国有7000多万独居青年以及2亿单身人士 , 恐婚恐育性压抑几乎是他们的常态 。 为什么流传了几千年的人类行为 , 在这一代都市年轻人身上失灵了呢?
原因可以从两方面说起:一是社会环境 , 一是人思维转变 。
经济飞速发展 , 人们的生活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变成了“996”“007” , 每个人都像头战狼一样 , 企图用全部精力获取更多的资源 。
因为近年来 , 各个行业“内卷化”都非常严重 , 你不努力 , 可能睡一觉醒来就会被替代 。
在人人自危的生存现状下 , 结婚、生子、性生活都是成本非常高的事情 , 当这些事情的回报远远低于付出成本时 , 选择避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
本文插图
韩炳哲在《他者的消失》中说:新自由主义把人类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经营者 , 经营的对象就是人们自己 。现代社会类似机器般运行 , 每个人出于自保 , 不得不学会趋利避害 , 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 高居不下的房价、难以承受的育儿经费、各项生活开支的不菲 , 都让当代年轻人宁愿独善其身 。
尤其是女性 , 家庭对女性生育成本的漠视 , 职场对结婚生育女性的结构性打压 , 都让女性在成为母亲前望而却步 。
随着人口老龄化来临 , 各方开始鼓励适婚青年多生小孩 , 可颇为讽刺的是 , 相关条例从各个方面都没有为女性生育做到保障 。
随着女性意识觉醒 , 在没有完善的条例支撑下 , 大部分女性不会轻易走进婚姻、生儿育女 。
本文插图
再者 , 随着社会环境变换 , 新一代年轻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 , 思维方式从利他转变为利己 。
人只有在利己的前提下 , 才能进行健康的利他 , 新一代年轻人在新旧思想的观念冲突下 , 承受了很多心理压力 。
上一代人结婚生子通常都是被动选择 , 而不是主动选择 。 在他们的观念里 , 生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养儿防老 , 这就导致他们生育的功利性目的很强 , 孩子很难得到爱的抚育 。
而年轻人随着教育自我意识逐渐觉醒 , 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缺失 , 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自己 。 所以 , 他们在最适合生育的年龄里 , 不得不先寻找自己 。
人终其一生要解决的问题 , 不过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没解决 , 人不管看起来多么光鲜靓丽 , 都始终像一朵漂浮在空中的云 , 永远感觉不到踏实 。
本文插图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 , 受教育程度越高 , 结婚生子的可能性就越低 。
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基本上奠定了其子女的受教育程度 , 父母肯定无法忍受子女所接受的教育比自己还要低 , 但如今的教育成本又如此之高 , 所以恐婚恐育也是年轻人权衡利弊的结果 。
这届年轻人最尴尬的问题不止于此 , 而是在性冲动最旺盛的年龄段 , 不得不压抑性冲动 。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14年 , 美国普通成年人的性生活 , 从每年62次下降到每年54次 。 在性文化相当开放的美国尚且如此 , 更何况是在内敛含蓄的亚洲 。
如此不符合人类本性的现象 , 被学者和媒体称为“低欲望社会”或“无性症候群” 。
从本质上讲 , 没有人想要拒绝性 , 因为和谐的性爱不仅是亲密关系融洽的标志 , 还能使我们的内心充满爱意 , 满足我们所有的精神需求 。
本文插图
性满足能刺激我们由内而外的生命力 , 绽放出与众不同的活力 , 那为什么年轻人普遍压抑性呢?
一、维持亲密关系的成本太高这个问题显而易见 , 当代年轻人结婚晚 , 谈恋爱的欲望也低 。 在繁重的工作生存压力之下 , 他们没有更多精力去维护关系 。
推荐阅读
- 肠胃不好如何饮食调理
- OL养生要有度走出三大养生误区
- 都市上班族7条饮食对策
- 都市白领易患颈椎病 颈椎病要分类型治疗
- 都市白领一族亚健康的N宗“最”
- 都市职业女性的日常保健策略
- 办公室OL生存六个健康法则
- 办公一族养生保健十法
- 白领都市男如何心理减压
- 白领们 不可以再透支你们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