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算老人吗?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的答案很肯定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古代的中国 , 由于社会物质水平有限、医疗水平并不是特别高 , 所以人们的平均寿命比较低 , 有诸如“人活七十古来稀”、“五十而知天命”等说法 , 很显然 , 在当时 , 人们已经将五十岁这一年龄视为是比较大的年龄了 。
然而在现如今 , 社会水平大大提升 , 人们的营养基础、身体状态以及社会医疗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 所以很多人即使到了六十岁 , 都能够处于一个相对而言比较随心所欲的状态 。
国家也将法定退休年龄定在了五十岁之后的六十或是六十五岁 。 那么五十岁到底是否算是老年呢?
人生阶段理论:老年阶段的特有任务 所谓阶段理论指的是 , 著名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埃里克森的个体心理发展理论 。 他认为个体在发展的过程当中 , 会经历八个不同的阶段 , 而当个体已经到达五十岁之后时 , 已经步入了老年阶段 。

五十岁算老人吗?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的答案很肯定
本文插图
【五十岁算老人吗?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的答案很肯定】


此时个体的主要社会任务为获得一种“完善感” , 寻求人生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
那么假如不经历这一阶段 , 个体会怎么样呢?埃里克森认为 ,假如略去这一步骤 , 个体可能会在晚年时陷入一种对之前人生的后悔与伤感之中 , 变得郁郁寡欢 。
所以此时应该避免这种想法的出现 , 那么应该做的就是寻求生活中值得留意的事物、接近自己人生价值的事情 , 让自己避免被之前的不顺所折磨 。
“老年丧失论”和“终身发展论” 标题当中的这两种理论同样也是存在于发展心理学流派当中的观点 , 其分别的含义是:
1.当个体进入五十岁之后的老年阶段之后 , 精神和心理状态会同生理状态一道 , 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与衰退 , 并且是单向的、不可逆的 。

五十岁算老人吗?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的答案很肯定
本文插图



2.与第一种看法恰恰相反 , 有的学者认为 , 个体的发展是贯穿其一生的 , 人不会因为机体的老化就变得垂垂老矣 , 而是会将发展与进步的观念贯穿其终身 。
即便是到了五十岁的年龄 , 人们也不会放弃生活中的一些理想与愿望 , 而是依然会勇敢的去争取 。
老年心理学的视角(Geriatric Psychology) 这一分支流派也是心理学当中一个比较重要的观点 。 其中比较早的研究产生于上个世纪中后期 , 代表作名为《衰老》 , 作者是学者霍尔 。
这种观点的主要看法为 , 其实随着年纪的增长 , 人的内心会产生一种类似于“回归”的进程 。
之后 , 这种学派的观点开始对很多人群产生显著的影响 , 比如一些年纪已经接近五十岁的人 , 会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重新恢复一种十分年轻健康的心态 , 认为自己的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的 。

五十岁算老人吗?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的答案很肯定
本文插图



同样 , 这种观点甚至形成了一种风尚 , 人们开始“不服老” , 顶着白发进行很多运动和锻炼 , 以此证明自己的出色状态 。
所以在这种观点看来 , 五十岁的人当然不算是老年人 , 甚至只是稍微老一些的中年人 。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 , 使得很多人在经过锻炼之后获得了比之前更强健的体魄 , 自然也有更加坚强的精神力量 。
那么对于我们而言 , 应该怎样减少衰老的影响?
衰老一方面会让一些身体机能大不如前 , 很多事情无法再轻松的完成;另一方面会使得个体陷入一种暮年的心态 , 从而导致焦虑、烦恼等情绪 。 很多人都是因此而患上了精神类疾病 。

五十岁算老人吗?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的答案很肯定
本文插图



但其实是我们对于这些力量的认识不够客观 , 一方面 , 压力本身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的明显 , 另一方面压力其实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摧毁一个人 。
比如说 , 在工作和生活压力十分明显的东亚国家日本 , 他们过着繁忙的生活 , 顶着不小的压力 , 但依然拥有最高的平均寿命——人均超过八十岁 。 他们抵抗衰老的法门就是IKIGAI 。
这一名词的含义是什么呢?其指的是寻找生活当中自己擅长的、自己乐意去做的事情 , 让自己生活在热爱之中 , 充满热忱和轻松 。 这便是IKIGAI的真正含义 。

五十岁算老人吗?从这三个角度来看,心理学家的答案很肯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