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牛奶蛋白过敏,看这篇就够了!



应对牛奶蛋白过敏,看这篇就够了!
本文插图


如果宝宝总是莫名地哭闹、腹泻、打喷嚏、咳嗽、湿疹……当心是牛奶蛋白过敏!
【应对牛奶蛋白过敏,看这篇就够了!】据统计 , 过敏性疾病影响着全球范围内约25%的人口 , 其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儿科常见的食物过敏性疾病 , 平均每100个儿童中约有2~3个患病 。
虽然90%的患儿在3岁内可以获得自发性耐受 , 但也有一部分患儿会持续反复发作 , 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
基于此 , 我们今天和大家谈谈CMPA的诊断及相关治疗 。
一、不只对牛奶过敏 ,
CMPA临床表现多样!

  • 母乳喂养婴儿发病通常与母亲进食牛奶、鸡蛋、大豆、海产品等有关 。
  • 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发病通常由牛奶蛋白过敏所致 。
通常CMPA发生在6月龄以内的婴儿 。 有一部分患儿在新生儿期即可发病 , 另外有少数在第一次喂牛奶时发生反应 , 其中2周~4个月的婴儿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 高达发病率的60%以上 。 追溯原因可能与小婴儿肠道屏障发育不完善及一些大分子致敏物质容易通过肠屏障继而造成损伤等有关 。
CMPA的临床症状多样 , 可累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多个部位 , 表现为湿疹、腹泻、腹痛、水肿、间歇性呕吐、便血等症状 。
依据免疫机制的不同 , CMPA可以分为IgE介导、非IgE介导 , 也可以是二者混合介导 。 (其中就发病时间而言 , IgE介导的CMPA通常在数分钟内出现症状 , 但也可长达2h , 而非IgE介导的CMPA通常≥2h或数天后才出现症状) 。
CMPA也可以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而分型 , 可以分为轻、中度和重度 。
其中只要具有以下情形中的一种或多种即可判定为重度CMPA 。 包括:
  • 由于拒食、腹泻、呕吐或反流造成生长障碍 , 中到大量的血红蛋白下降 , 蛋白丢失性肠病、经内镜或组织学证实的肠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 皮肤出现严重的渗出性湿疹样表现并伴有生长障碍、低蛋白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
  • 伴有呼吸困难的急性喉头水肿或支气管阻塞;
  • 严重的过敏反应:如症状迅速发展累及两个以上系统 , 尤其是心血管系统 。
三、怎么诊断CMPA?
CMPA的诊断主要依靠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食物回避等综合诊断 。
  • 在追问患儿病史时 , 尤其应注意对其家族过敏史的询问 , 包括患儿的父母及兄弟姐妹是否有特应性疾病史(如特应性皮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或食物过敏等);
  • 其次是喂养方式、摄取的量及过敏症状、回避牛奶蛋白后症状是否改善等 。
通常情况下 , 1岁以内婴儿如果发生食物过敏 , 那么诊断CMPA的可能性较高 。 如果接触牛奶蛋白后症状出现 , 回避后症状消失 , 再次接触症状又出现 , 则很可能是CMPA 。疑似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可给予相关的临床检查辅助诊断 , 包括:食物激发试验(OFC)、皮肤点刺试验(SPT)、斑贴试验(APT)、血清特异性IgE检查(sIgE , 注意其检测结果不能反映过敏的严重程度)等 。
  • OFC是确诊的金标准 , 但该操作较为复杂 , 且必须在具有相关培训技能的医疗机构中进行 。
  • SPT同样可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 因此亦需要严密的监测 。
此外 , 诊断CMPA的同时还需除外其他疾病如感染性腹泻、乳糖不耐受、肛裂、肠套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
应对牛奶蛋白过敏,看这篇就够了!
本文插图


对于考虑IgE介导的CMPA回避牛奶2周 , 非IgE介导者回避4周 , 症状无改善者 , 不考虑CMPA 。当牛奶回避后症状改善者支持诊断 , 进一步确诊需行食物激发试验 , 即牛奶激发试验 。在进行牛奶蛋白试验时 , 可先将1滴牛奶涂于患儿口唇 , 若无反应再改为口服 , 之后逐渐增加为0.5、1.0、3.0、10、30、50、100、200 mL的剂量 , 每次添加时间间隔约20~30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