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高是指什么高度?发育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每月长多少算正常?
发育测量方法
本文插图
测量体重应在空腹时将尿排出 , 脱去衣裤鞋袜后进行 。 平时于进食后2小时称量为佳 。
身高(长)身高(长) 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 它反映小儿骨骼的发育情况 。 身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 ,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 也同样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高峰 。 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 50 厘米 , 出生后 6 个月以内 , 每月平均长 2.5 厘米左右; 6 ~ 12 个月 , 每月平均长 1.2 厘米左右 ;1 周岁以后平均身高按以下公式计算:身高 ( 厘米 )= 年龄× 5 + 8( 厘米 ) , 如 4 岁小儿的身高 ( 厘米 )=4 × 5 + 80=100( 厘米 ) ;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 , 12 岁以后就不能按此公式推算了 。 影响身高的因素有遗传、内分泌、营养、运动、疾病等 。 明显的身材异常往往由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软骨发育不全和成骨不全、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引起 。
本文插图
测量身高3岁以下一般卧位测量 , 3 岁以上站位测量 。 应脱掉帽、鞋、袜及外衣 。
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 代表头长加脊柱长 。 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快 , 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则随年龄而下降 , 此百分数显示了身躯上、下部比例的改变 。 3岁以下小儿卧于量板上测顶臀长即为坐高 。 3岁以上小儿坐于坐高计凳上 , 身躯先前倾使骶部紧靠量板 , 再挺身坐直 , 大腿靠拢紧贴凳面与躯干成直角 , 膝关节屈曲成直角 。 两脚平放 , 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 , 记录读数至小数点后1位数 。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 头围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 3岁以下定期测量头围 , 有助于了解大脑发育情况 , 并对诊断智力低下有一定参考价值 。
本文插图
【坐高是指什么高度?发育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每月长多少算正常?】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阅读
- 眼皮跳的食疗方法都有什么
- 口腔溃疡到底吃什么好的最快?
- 遗精过多有药膳治疗
- 血脂高需要吃什么才好?
- 百日咳吃什么?恢复期百日咳中医药膳方
- 风湿性心脏病吃什么较好
- 肺炎吃什么食物效果最好
- 肝炎吃什么好 老年肝炎的一日三餐
- 吃什么东西除湿气效果好
- 痰湿体质吃什么调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