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廷顺:“双丰收”的肝胆人



走进大兴的军大人106号:
西安大兴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 朱廷顺
标签:实在做事 待患如亲

朱廷顺:“双丰收”的肝胆人
本文插图



要说与朱廷顺的结缘 , 还得从“寻找朱廷顺”说起 。
来到肝胆外科 , 方知其繁忙程度远超想象 。 这一次已经是第四次联系朱廷顺 , 前三次接触 , 朱老师不是手术就是在看患者 。 古有“三顾茅庐”之说 , 如今亦有“四顾肝胆 , 得见真人”之事 。
这个看上去寡言少语略显高冷的中年男人 , 却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

朱廷顺:“双丰收”的肝胆人
本文插图



01
丰收二:实实在在做事
俗话说“子承父业” , 但这条规律在朱廷顺身上却不适用 , 准确说 , 应该是“子承父志” 。
朱廷顺坦言 , “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 , 父亲一直想当个医生 , 但是没当成 , 我算是了了父亲的心愿 。 ”
回忆起自己的择医经历 , 朱廷顺笑道 , “从被动变主动 , 这感觉真的有些令人着迷 。 ”
1992年 , 朱廷顺从兰州医学院毕业 , 便在当地一家三级医院工作 , 那时的医院外科还没有像如今这般分的那么细 。 朱廷顺在大外科一干就是24年 。

朱廷顺:“双丰收”的肝胆人
本文插图



2015年 , 由于科室需要开展胆道新项目 , 朱廷顺便来到兰州军区总医院进修学习 , 师从当时的肝胆科专家项红军 。 难能可贵的是 , 面对新领域 , 许多“菜鸟”医生遇到的问题 , 在朱廷顺做起来 , 都能很快上手 , 完成得很到位 。
在朱廷顺看来 , 当初选择部队医院完全是因为设备好、技术好、能学到东西 , 但如今 , 部队的经历成了朱廷顺最自豪的资本 。 “部队的严谨和执行力 , 不仅提升了我的医疗技术 , 还改变了我二十多年的工作思路 。 以前 , 总是觉得做好本职工作 , 拿着工资就行了 , 现在不仅要实实在在做事 , 还要提前想好做什么事 , 怎么做 。 ”
经历了部队的洗礼 , 朱廷顺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 他明白 , 治病救人 , 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 要保证手上的每一个患者 , 得到最优化、最获益、最良效的治疗 。

朱廷顺:“双丰收”的肝胆人
本文插图



生命的战场上 , 医生不要打遭遇战 , 要打伏击战!遭遇战 , 是没有准备的匆忙上阵;伏击战 , 则是准备充足的一击必中 。 平时的积累是一种准备、术前对病情的细致评估是一种准备 。 术中的全神贯注和细致操作、术后的全面管理是充分准备的实际体现 。
此时的朱廷顺 , 犹如凤凰涅槃 。
2020年 , 在老师项红军的引荐下 , 朱廷顺来到大兴 。 又以全新的“大兴速度”书写着自己在肝胆外科的新征程 。
02
丰收二:将心比心 , 患者最后都成了朋友
在朱廷顺看来 , 追求手术术式对人体最小的伤害 , 以及给与人体器官最大的保护是外科医生开展手术的目标 。 不仅如此 , 作为医生 , 更重要的还是要“医”患者的心 。
“与其说是我治愈了患者 , 不如说是我从患者身上学到了很多 。 ”
肝胆外科是比较压抑的科室 , 患者病情都很重 , 很多都是肝癌患者 。 见多了生离死别 , 朱廷顺却在患者身上学到了一种豁达 , “医学就是这样 , 尽心尽力不一定有好结果 , 难过肯定会难过 , 但希望不能停 。 ”
【朱廷顺:“双丰收”的肝胆人】朱廷顺:“双丰收”的肝胆人
本文插图


朱廷顺自曝在生活中比较寡言 , 但只要一穿上白大褂 , 就能立刻切换冷静又亲切的医生模式 , hold住工作中的大小事 , 跟患者们打成一片 , “很多患者到最后都是亲人一般的存在 , 有些就真的成了朋友” 。
朱廷顺坦言 , “现在信息通讯如此发达 , 说句实在话 , 患者得病怎么治疗 , 他们在网上都会有个大概的了解 , 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到位 , 只有将心比心了 , 患者的心里才会有你的位置 。 ”
病区的走廊里 , 朱廷顺的身影在各个病房来回穿插 , 不时能听见他与患者之间的谈笑声 。 有个词用在朱廷顺身上非常贴切 , 叫“肝胆相照” 。 一方面 , 是他对医学事业的忠诚、热爱;另一方面 , 更是他对所有患者的用心、真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