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报志愿该优先考虑学校还是专业( 三 )


2.父母、亲戚、朋友们该上场了。问问他们当年学的什么专业、和工作有什么联系。注意,向他们询问之前,一定要告诉他们尽量从客观的角度来讲,不要带有太多个人色彩,原因前面说过了。
3.在网上发问。比如、各高校官方微博、百度贴吧,都是不错的地方,这儿会有很多热心的师哥师姐回答你,很多答案非常客观。缺点就是不能及时得到答案。
4.根据自己各科成绩或者看自己学习哪个更轻松更喜欢哪个学科来确定自己的特长,再根据特长来选择对应的专业,比如物理学得好,可以考虑学物理学、物理学(师范)、工程力学、建筑学等等。
5.实在不知道选什么就尽量跟着国家的战略方向走。重点是「一带一路」和「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涉及的是基础建设、金融发展、文化传播与交流、法律等等,「中国制造2025」涉及的是配套的现代制造体系的发展,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等。也可以结合自己所在城市的发展战略,比如有的城市把旅游纳入发展战略,就可以考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等。
三、第三个核心问题:我要如何去(我要选哪所学校?)
如果前面两个问题回答得好,那么根据分数排位、家庭经济条件、想读的专业和家长的资源,应该很容易就选出读哪些学校了。在选择学校的问题上,我给大家提供几条建议,供参考:
1.选择学校要尽量靠近自己将来就业的地方。比如,分数在二本边缘或者专科的考生如果没有前面提到的父母和家庭等特别因素,尽量选择本地的学校,就近就业。
2.津京冀、长三角和珠三角是就业活跃区域,中国的科技研发制造集中在这些区域,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过去的珠三角区域扩大为大湾区,即传统的珠三角加深圳、香港、澳门,从产、学、研各个方面全面提升,想出门读书的同学们可以多考虑这些地方的高校;
3.通常来说,国内的中心城市占据了经济、交通、信息的优势,而这些都在方方面面对本地的高校有着或明或暗的影响,所以选择学校尽量在中心城市。如果不能在中心城市,尽量围绕着中心城市来选。比如如果无法去南京,可以考虑江苏、无锡、常州,这三座城市分别有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和常州大学,分数相对偏低一些。再比如如果无法去广州,可以考虑选择汕头的汕头大学或者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另外,深圳这几年上升势头很猛,继南方科技大学之后,深圳市又建立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4.觉得自己没有考好,又不想复读的同学,可以考虑选择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先读着,将来再考研。这种情况下,校风就应该是首要考量的因素了。国内有不少二本院校,考研风气浓厚,可以考虑选择。(如下图所示)在这些学校里,山东省的曲阜师范大学以高达25%的考研率最为著名。另外,注意选择那些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大学。

高考报志愿该优先考虑学校还是专业


(数据来源:博雅数据库)
关于志愿填报的人生三问,我就先说到这里。我通常把人生三问叫作志愿填报的有弹性的部分,因为没有标准答案,咱们接下来讲一讲志愿填报中的刚性部分,因为录取规则和政策一是一、二是二,这也是最让家长和同学抓狂的部分。
第二章注意细节:志愿表的填报技巧和填报误区
一、志愿填报的重要文件和资料
1.各考试院出的招生工作实施规定
这个文件每年都有,一定要看当年的。这份文件非常地长,重点看「高考志愿」那部分。记住志愿填报时间、录取批次、志愿设置、投档规则、录取照顾政策。特殊考生一定要更仔细地看,比如贫困地区考生、高水平运动员和高水平艺术团等等。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清北以下,专业优先。
你以为去浙大读个生物和去普通211读个计算机,哪个好?
普通家庭的话,别来那些虚的。好找工作,找好工作,就这标准。
那些个说转专业的,转专业哪有那么容易,要是那么容易的话大家都转了。

■1.充分了解自己想读的专业,在哪些城市有发展前景,大致想在哪种城市工作。去公众号看看过来人怎么看待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酸甜苦辣,绝对不能想得太美好,想当然的喜欢会很容易因为挫折怀疑自己。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行业要求,正反两面,做出的选择以后遗憾的几率就会降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