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用药痛不欲生,用药又担心副作用,痛风真的没得治吗?


较真要点:
痛风患者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肯定是客观存在的 , 但如果合理用药 , 通过控制摄入药物剂量和规律检测 , 可以有效规避对人体的伤害 。
查证者:谢望时丨药理学硕士

痛风|不用药痛不欲生,用药又担心副作用,痛风真的没得治吗?
本文插图



痛风 , 一个让男人体会到女人生孩子有多痛的疾病 , 很多打工人可能并不陌生 。 在高压、烟酒熬夜、高嘌呤饮食的环境下 , 痛风的发病率开始逐年增加 , 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 。
作为一个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的疾病 , 痛风患者应该都知道痛风的三大治疗策略:抗炎、抑制尿酸合成以及促进尿酸排泄 。 但是 , 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 , 永远有一个担忧:痛风无法治愈 , 我还这么年轻 , 经常吃药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有电影台词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选择 , 只有权衡利弊 。 痛风的治疗也很相似 , 不用药 , 痛不欲生;用药 , 希望常在 。 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肯定是客观存在的 , 但随着医学的发展 , 现在已经可以很好的实现控制痛风症状和最小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平衡 。 如果您或者您身边有人是高尿酸或痛风患者 , 学会找到这个平衡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维持健康的法宝 。
一、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 , 通过改善合理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尿酸水平
【痛风|不用药痛不欲生,用药又担心副作用,痛风真的没得治吗?】痛风本质上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重要的生化基础 , 通常我们把血清尿酸水平>6.8mg/dL(405μmol/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
但高尿酸血症不等于痛风 , 只是高尿酸血症有可能发展为痛风——当血尿酸水平超过关节单钠尿酸盐饱和度而析出 , 沉积于外周关节及周围组织时 , 即为痛风 。 没有痛风发作的属于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 目前达成的共识是 , 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有关 。
高尿酸对健康不利 , 但尿酸的水平也不是越低越好 , 体内尿酸水平过低可能会引起其他问题 , 因此 , 血尿酸水平不宜低于3 mg/dL(180μmol/L) 。
二、 通过合理控制药物剂量 , 可以降低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
1、 痛风急性期切忌药物剂量使用过大
当血液尿酸控制不佳 , 浓度长期超标超过饱和度 , 就会析出尿酸盐结晶沉积到关节、骨头处 , 长此以往形成痛风石 。 痛风石对周围组织有刺激作用 , 可引起慢性炎症 , 诱发痛风的急性发作 。
这时 , 要做的就是尽早治疗 。 针对痛风的急性发作 , 首要是抗炎 。 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 。
三类药物中 , 具体的选择要根据过去的治疗选择和药物疗效 , 以及当下的共患病情况来决定 。 大部分患者的一线选择通常是非甾体抗炎药口服治疗 , 所谓非甾体抗炎药 , 代表的是具有相同机制的一类药物的统称 , 布洛芬、萘普生、双氯芬酸、吲哚美辛、依托考昔、塞来昔布均属于此类 。
非甾体抗炎药能抗炎能镇痛 , 急性期短期使用疗效好安全高 。 长期用的不良反应包括胃溃疡、胃出血、心血管风险 , 具体可以参考既往发过的一篇文章: 。 所以 , 如果存在活动性消化性溃疡、中重度慢性肾脏病 , 或非甾体抗炎药不耐受病史 , 就不要用了 , 可以考虑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 。
秋水仙碱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传统药物 , 很多人反馈它的副作用大 , 比如严重的胃肠道反应 , 如恶心、呕吐、腹泻 。 但按照最新的药物推荐用量 , 这个顾虑可以减轻了 。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研究显示 , 痛风发作24小时内使用最佳 , 最迟不要超过48小时 。 在服用剂量方面 , 中外专家也有达成共识的建议:首次服用1mg , 1个小时后0.5mg , 随后第二天0.5mg , 一日1-3次给药 , 直到症状缓解停药 。 相比于药品说明书的推荐 , 这样的药物剂量大部分都可以耐受 , 不会有太大不良反应 。
而如果同时对非甾体抗炎药及秋水仙碱都存在禁忌 , 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关节内注射、口服或者胃肠外糖皮质激素治疗 。 激素的缺点是停药后容易复发 , 所以仅用于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或禁忌、肾功能不全者 。
2、在痛风缓解期控制尿酸水平 , 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规律检测来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痛风急性期经过恰当的抗炎处理后 , 开始进入缓解期 , 此时不应该懈怠 , 还需继续治疗 。 缓解期的治疗往往需等到痛风发作消退至少2周后开始 , 以控制血尿酸水平 , 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