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致死率高达 99.99%,为什么?
庄时利和
丁香医生作者
北海道大学神经科学硕士
狂犬病的病死率 , 有说 99.99% , 也有说 100% 。
99.99% 也好 , 100% 也好 , 都意味着狂犬病一旦发病 , 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
如果说流感病毒(病死率 0.01~0.1%)是青铜 , 新冠病毒(0.3%~1%)是黄金 , 埃博拉病毒(50%~90%)是钻石的话 , 狂犬病病毒就是王者了 。
狂犬病病毒致死原因
仍然不清楚
但跟很多人预想的不同 , 实际上狂犬病病毒导致死亡的原因 , 我们至今都没有完全弄清楚 。
在病毒学分类上 ,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ABV)属于弹状病毒科 - 丽沙病毒属(这个比较拗口 , 但是很重要 , 我们下面会说) 。
本文插图
为啥叫弹状病毒?看图就知道了 , 狂犬病病毒这颗子弹大概长 200 nm 左右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狂犬病病毒的另外一种属性是嗜神经病毒 , 「嗜神经」三个字意味着 , 这个病毒几乎不入血 。
狂犬病病毒在人体内的路径大概是这样的:
进入人体后 , 首先进入肌细胞或者皮肤细胞 , 并在其中渡过潜伏期;
通过肌细胞、皮肤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的乙酰胆碱受体进入神经细胞 , 沿神经细胞的轴突上行 , 它在周围神经上行的速度大概是每小时 3 mm;
有周围神经 , 就有中枢神经 , 中枢神经系统(CNS)指的就是我们的脊髓和大脑 。 狂犬病病毒最终上行到脊髓 , 进而入脑 。 它只要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 一天之内就可以繁殖扩散至全脑 ,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等 , 然后再沿着周围神经进入唾液腺 , 这时候感染者(无论是人还是狗)的唾液中才含有病毒 。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进入唾液之后 , 狂犬病病毒就可以继续传播了 。 一种病毒如果只能杀死宿主而无法离开宿主的话 , 这种病毒注定是要消亡了的 。
所以为什么狂犬病的潜伏期 , 有的人几个星期有的人几个月 , 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伤口离中枢神经的距离 , 离得越远潜伏期越长 。
狂犬病病毒对人来说
就是为死亡而生
说回狂犬病病毒是如何杀死人类的 。 狂犬病病毒有几个特性 , 决定着它就是为死亡而生的病毒 。
一是免疫逃脱 。 这个问题其实相当复杂 , 大家了解大致概念就可以了 。
举个栗子 , 你感冒是因为有感冒病毒入侵 , 目前所有的感冒药只能缓解症状 , 真正消灭感冒病毒的是我们的免疫系统 。 而狂犬病病毒在从伤口到大脑的过程中 , 有一大堆方法逃避免疫系统的打击 。
比如大家应该有听说过干扰素(IFN) , 干扰素是咱们身体产生用来对抗病毒感染的一种糖蛋白 。 而狂犬病病毒的 M 蛋白能够抑制 NF - kB 反应 , 阻断由 IFN - β 调节的先天免疫反应激活过程 。
本文插图
狂犬病病毒的免疫逃脱机制
图片来源:病理柳叶刀
http://www.patholancet.com/Home/Index/content/id/987.html
二是嗜神经特性 , 病毒本身并不入血 , 只在神经细胞中存在;而当它进入 CNS 后 , 由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的存在 , 很多抗病毒药物很难透过血脑屏障 , 无法杀死狂犬病病毒 。
我们通常认为 CNS 是免疫豁免的部位(最新的研究对这一块有争议) , 不像其他器官处于免疫系统的监视之下 。 当然并非所有进入 CNS 的病毒都无法被免疫系统清除 , 比如疱疹病毒也能进入 CNS , 但是仍然会被消灭掉 。
简单来说 , 血脑屏障持续保护我们的大脑不受血液中有毒物质以及一些病原体的侵犯 , 但是在一些特殊病毒进入大脑后 , 血脑屏障反倒成了阻碍药物进入的门槛 。
狂犬病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 , 造成的病理变化主要为急性弥漫性脑脊髓炎 。 早期多侵犯灰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 随后病毒快速播散导致进展性脑炎 。 脑干和边缘系统首先受累 , 之后累及基底节和丘脑 。
大概有八成的患者会表现为狂躁型 , 两成会表现为麻痹型 , 整个发病过程持续约 3~14 天 。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 自身免疫系统及外来药物对其束手无策 , 而最终的结局就是 —— 死亡 。
【狂犬病的致死率高达 99.99%,为什么?】 幸存的 0.01%
并非典型意义上的狂犬病
推荐阅读
- 成人得了蛔虫病的食疗方法
- 癫痫病的治疗 癫痫病的饮食注意事项
- 银屑病的饮食疗法
- 冠心病的饮食 冠心病患者吃什么好?
- 冠心病的饮食 冠心病饮食六大禁忌
- 膜性肾病的治疗饮食注意
-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食疗偏方有什么
- 高血压能吃鲅鱼吗
- 青少年身心健康 青少年癫痫病的饮食常识
- 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三餐饮食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