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类人容易得胃癌,医生告诉你怎么筛查
首先 , 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胃
胃主要由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和幽门构成 , 它一般位于人体胸骨剑突的下方 , 肚脐上方 , 略微偏左 , 上经贲门连接食管 , 下经幽门连接十二指肠 。 胃壁主要包含5层 , 从里往外依次为:
胃黏膜(分泌胃液和消化酶)、黏膜下层、胃肌层(收缩蠕动)、浆膜下层和浆膜外层 。
本文插图
从形状上来说胃是一个蚕豆形肌性空腔脏器 , 它能储存食物并能分泌胃液进行食物消化 , 食物经胃液初步消化后通往十二指肠 。
胃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问题 , 比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
胃癌 , 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 , 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 60-74岁年龄段发病和死亡最高 , 近年来胃癌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 这跟我们的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压力都脱不开干系 。
2015年 , 胃癌全年新发67.9万例 , 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列第2位;死亡49.8万例 , 居所有肿瘤第2位 , 占全世界胃癌死亡的2/3 。
环境中很多化学物质与胃癌的发病关系密切 , 现有研究证实吸烟、喜食熏制食品、腊肉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与胃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 。
此外 , 胃癌患者家属发生胃癌的几率较一般人会高 。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间密切相关 , 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 , 5年生存率仍低于30% , 而早期胃癌经过治疗后 , 5年生存率超过90% 。
然而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 , 对患者的预后极为不利 。 若要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 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普通人群进行胃癌筛查 。
本文插图
哪些人更容易得胃癌?
依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 , 上海)》 , 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 , 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 , 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
1.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 HP(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即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
5.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
6.EB病毒感染:几乎所有的成年人都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感染这种病毒 , EB病毒与某些淋巴瘤的形成有关 。 大概有5%~10%的胃癌患者的癌细胞中会含有这种病毒 。
7.职业因素:在煤矿、金属矿、化工厂、及橡胶产业的从业人员可能有更高的胃癌风险 。
8.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9.长期精神抑郁紧张、熬夜、工作环境恶劣、三餐不规律的人群 。
10.黑斑息肉综合征(PJS):
这种综合征患者的肠、胃及其他部位长有息肉 , 包括鼻部、肺气管和膀胱 。 也能导致嘴唇、面颊内侧和其他地方长有黑斑 。 患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胃癌及其他部位的癌症风险都比常人更高 。
本文插图
查什么?
在检查方法上 , 胃癌筛查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内镜检查两方面 。
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 , 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 , 可以筛查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 。
(2)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
研究表明 , 当血清G-17水平升高 , 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 。 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
本文插图
(3)幽门螺杆菌(HP)检测:
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 , 但不是唯一条件 , 约90%的肠型胃癌与此相关 。
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次于HP感染 。
因此 , 在胃癌的筛查流程中 , HP感染的检测成为必要的筛查方法之一 。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 抽血检查HP只能查出抗体是否阳性 , 也就是说 , 不能断定是否现症感染 , 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测方式是碳13/14呼气试验;它简单便捷、费用低廉 , 准确率高达99% , 是目前的首选 。
推荐阅读
- 舌两侧溃疡 原来这样吃最有效
- 糖尿病人能吃芭蕉吗
- 脂肪肝不能吃什么?这些饮食禁忌需重视
- 耳朵突然失聪吃什么?这几种食物要记住
- 婴儿腹泻的饮食疗法 这八款药膳食疗法最有效
- 口腔溃疡吃什么容易好呢?
- 中医谈咖啡竟有这些奇效!
- 右手食指麻木的原因
- 大蒜生吃竟能护心 这五类人要排除在外
- 胃疼能喝豆浆吗 这3个胃痛平常饮食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