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警方 警察节系列报道 大山深处的“背包警务”背出警民情( 二 )





背起信任 做全时守护的“平安使者”








背包民警不辞辛劳来回奔走 , 成了大山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 在群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2020年2月4日6时 , 正值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期 , 白帽派出所接到一名老人报警求助 , 称其儿子在白帽高速服务区走失 。 值班民警几分钟后赶到现场 , 了解到走失人员周某鹏系聋哑人士 , 因家属一时看护疏忽而不慎走失 。 民警立即帮助寻找 , 在服务区内未发现周某鹏的身影 , 初步判断其已翻越护栏离开服务区 。
事不宜迟 , 民警当机立断 , 一方面考虑到疫情影响 , 安排周某鹏的家属在服务区等候;另一方面 , 安排警力巡察 , 并发布协查信息 , 瞬间拉起一张合力搜寻的大网 。 上午7点半 , 朱查村联防长提供有效线索 , 民警根据线索找到了走失的周某鹏 , 并将其安全送到家人身边 。

事后 , 怀揣着对派出所民警的感谢 , 周某鹏家属制作了锦旗 , 将现场合影照片打印出来 , 并附上两封感谢信 , 准备邮寄给白帽派出所 , 可因为地址不详 , 包裹数次被退回 。 直到2020年11月 , 白帽派出所开展“双提升”电话回访 , 周某鹏的家属才得知派出所的地址和联系方式 。 2020年12月10日 , 白帽派出所 收到了这份满载谢意的包裹, 周某鹏的家属在合影照片上写道:“虽然至今我们还不知道你们的名字 , 但你们将成为我们一生的祝福 。 ”






背起稳定 筑牢省际“西大门防线”








岳西县白帽派出所辖区与湖北省英山县交界线长达42公里 , 相通的大小通道共有14条 , 两省群众民间交流、商业往来十分密切 。 白帽派出所驻守着“西大门” , 积极探索“背包警务+省际联防”新机制 , 以维护辖区“小安全” , 促进省际区域“大稳定” 。
今年夏季 , 因连日暴雨 , 古坊乡上坊村新屋组与湖北省英山县陶家河乡交界处发生一起排水纠纷 。 陶家河乡地界内有一处水塘 , 因雨水冲刷导致溃堤 , 雨水顺势流入地势较低的新屋组龙某等几户村民家 , 造成房屋积水 。 白帽派出所与英山县陶家河派出所迅速启动跨省纠纷联调机制 , 会同两地乡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开展警民联调 。 经联席座谈 ,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

为强化两省公安资源共享 , 白帽派出所积极与接壤的湖北省英山县杨柳湾、陶家河、草盘地派出所加强联系 , 签订皖鄂省际治安联防协议书 , 在省际治安防控、打击跨区域违法犯罪、化解跨区域矛盾纠纷、服务两地人民群众等方面取得更大效能 。 近年来 , 运用省际联防机制累计破获案件120余起 , 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 , 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 化解跨省矛盾纠纷31起 , 及时找回走失群众20余人 。
纵是山路崎岖 , 始终一步一个脚印;无惧雨打风吹 , 群众求助从未缺席;就算深夜伸手不见五指 , 也还有警灯和警徽照亮前路——背包民警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 , 既丈量出平安建设的力度、基础工作的厚度 , 也丈量出基层治理的深度和警民和谐的温度 。








时评: 背出警民鱼水情





一个普通背包 , 能承载重量仅为10公斤 。 在我省岳西县 , 民警的“警务背包”装进了33.5万常住人口的重托 , 是连接派出所与村民的桥梁 。
皖南多山区 , 群众出行不便、服务不畅、偏远地区治安防控及违法犯罪不易掌握 , 而“背包警务”工作模式便将警务触角延伸到辖区最前沿 , 将便民“窗口”开到群众家门口 。
小小的背包里 , 不仅把公安业务装了进去 , 还将社情民意、困难诉求同时纳入 , 通过民警及时跟踪回访、互动访谈 , 许多矛盾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 , 许多困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 许多证件在第一时间得到办理 。
现如今 , 随着“互联网+”发展 , 为顺应群众的新期盼 , 背包警务也进入了2.0时代 。 在持续优化原有机制的基础上 , 把基层民警“融”入人民群众中 , 把基层警务“沉”入为民服务中 , 以提升“服务效能”补齐“治理短板” , “背”出新时代警民鱼水情 , 在万家灯火背后 , 山区民警一直在前行路上 。






警察节系列报道:







来源 | 安徽法制报 李斐 周莹莹编辑 | 雷雨校对| 王娅飞



觉得好看 , 请点这里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