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 2020年上市及过会企业达8家 成都高新区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力( 二 )


实际上 , 成都高新区的经济发展也遵循上述普遍有效的路径 , 并且呈现加速趋势 。
先看集聚的全球龙头企业 。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 , 成都高新区拥有规上电子信息企业148家 , 包括英特尔、德州仪器、京东方、华为等龙头企业 , 形成了从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整机制造到软件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 2020年1-10月 ,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993.86亿元 , 同比增长13.67% 。 在新型显示细分领域 , 成都高新区聚集了京东方、路维光电、天马、中光电、富士康、戴尔、联想、TCL、华兴源创、LG化学等一批新型显示企业 , 形成了由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显示面板和模块、下游显示应用组成的产业链 。 2020年11月 , 世界500强企业日本出光兴产全球第三个、国内首家OLED发光材料制造基地在成都高新区实现量产 。 早在2017年10月 , 全球第二条、中国首条第6代柔性AMOLED面板线在成都高新区提前量产 , 标志着京东方打破了国外厂商在柔性OLED面板市场的垄断格局 , 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新型显示产业重要一极 。
再看重塑的产业链价值 , 一方面 , 成都高新区大量吸引产业链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入驻 , 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爱奇艺等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成都高新南区 。 另一方面 , 成都高新区还转为“科技投行” , 利用金融手段培育产业链 。 以体外诊断(IVD)为例 , 这是市场需求达万亿规模的医药细分产业 。 成都高新区率先探索 , 创新成立了第一支生物医药细分领域体外诊断(IVD)基金——成都生物城普华迈克产业投资基金 。 该基金由国资平台生物城公司联合市场化基金普华资本、体外诊断行业龙头企业迈克生物按照市场化的原则组建 , 总规模达10亿元 。 基金结合生物城政策配套 , 借助普华资本资源整合能力和迈克生物产业提升能力 , 面向全球筛选、引进IVD优质项目入驻成都高新区 , 加速生物产业功能区全产业链条整合 , 实现以投资促招商 。
目前 , 成都高新区已集聚了以迈克生物、奥泰医疗、瀚辰光翼、新健康成、沃文特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医疗器械企业 , 初步构建起以体外诊断、高端影像、高值耗材等领域的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条 。
最后是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 政策指导吸引人才、科创空间打造深化校地院企协同创新等 。 比如近年来 , 成都高新区先后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6名、院士20名、国家高层次人才328名 , 人才总量达60.59万人 , 人才竞争力排名全国第6 。 全国首创科技成果确权校地分享“事业合伙人”新理念、在全国首次创新运用“拨改投”模式 , 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 坚持内培、外引 , 加快建设清华大学三维混合现实研究中心(成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前沿技术专业型、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 , 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
成都先导DNA编码化合物合成与筛选技术填补我国乃至亚洲该领域空白;聚焦卫星导航技术应用转化 , 振芯科技在北斗导航抗辐照应用领域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这一系列技术和商业结合并非偶然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担当
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造性破坏理论 , 唯有科技技术和行业才能突破平庸经济 。 成都高新区的科技升级更将在深层次改变经济结构 , 并成为区域经济体的领跑者 。
成都提出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为引领 , 统筹推动“一核四区”联动发展的战略布局 , 它的建设将推动成都构筑重要增长极和形成新的动力源 。
科技实力叠加 , 成都高新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被抱以厚望 。 因为成渝地区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 需要西部(成都)科学城作为重要支撑 , 这其中 , 成都高新区扮演着重要角色 。
正如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成都高新区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等战略机遇 , 勇担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主支撑 , 推进“一核四区”中的新经济活力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建设 ,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助力成都建设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和动力源 。
成都高新区借助资本市场 , 实现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以市场化手段培育科创企业 。
据上述负责人表示 , 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生态圈 , 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新经济活力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天府国际生物城、未来科技城五大产业功能区和科技创新生态链 , 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机制 , 建设上市后备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 构建“上市一批、申报一批、辅导一批、股改一批、储备一批”的五级上市后备企业梯度培育和分类服务体系 。 此外 , 成都高新区针对科技创新链的薄弱环节 , 用好资本市场工具 , 探索沪深交易所、全国股转系统、天府股交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知识产权资产证券计划、股债投联动产品等创新产品 , 更好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高水平循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