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哪个部位的血管,更容易堵塞?医生是这么说的



血管堵塞可引起重要器官组织缺血梗死 , 大家比较熟悉的心肌梗死、脑梗死等 , 发病由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堵塞引起 , 不仅严重影响器官功能 , 还具有一定死亡风险 。
那么 , 身体哪个部位的血管 , 更容易堵塞呢?

身体哪个部位的血管,更容易堵塞?医生是这么说的
本文插图


我们的机体有一套复杂且完善的血管系统 , 它主要承担血液运输、供氧供能的功能 , 从心脏开始 , 血液经过动脉到达毛细血管 , 将携带的氧气供应给器官组织 , 再经静脉到达肺组织更换为含氧丰富的血液 , 最后回到心脏 , 如此循环往复 , 保障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 血管通畅是各种生理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 , 但多种疾病可引起血管堵塞 , 血管局部血栓形成可引起血管堵塞 , 其它部位脱落的血栓流动到与血栓直径相当的血管时也可引起堵塞;骨折、脂肪组织烧伤或严重挫伤、脂肪肝受猛烈挤压或撞击时 , 脂肪细胞破裂、释放出脂滴 , 也可引起血管堵塞;大量空气进入血液 , 或血液中的空气游离形成气泡 , 也可堵塞血管;分娩过程中羊水经子宫壁破裂的血管进入血液 , 也可引起血管栓塞 。 其中 , 最常见的原因为血栓 。

身体哪个部位的血管,更容易堵塞?医生是这么说的
本文插图


正常情况下 , 身体的凝血与抗凝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 可预防血栓形成 , 但这种平衡被打破以后可形成血栓 , 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损害血管内膜 , 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转运至血管内膜下 , 一方面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 另一方面破坏了动脉内膜的完整性 , 使内膜下的胶原暴露、组织因子释放入血从而启动凝血系统可形成血栓 , 该机制引起的血栓通常发生于动脉系统如冠状动脉、头颈部动脉等;久病卧床、心力衰竭等患者 , 血流速度减慢或产生漩涡 , 增加了血小板与动脉内膜的接触与黏附 , 也可形成血栓 , 该机制引起的血栓通常发生于静脉系统如腘静脉、股静脉等;肿瘤患者由于肿瘤细胞释放了较多的促凝因子 , 增加了血液凝固性 , 也可形成血栓 。 其中 ,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破裂所致血栓 。

身体哪个部位的血管,更容易堵塞?医生是这么说的
本文插图


动脉粥样硬化可使动脉管腔变硬、弹性减退 , 最重要的改变为管腔狭窄 , 使重要器官的血供减少从而出现缺血甚至梗死 , 同时动脉粥样硬化继发斑块形成后 , 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 , 堵塞血管管腔也可引起器官缺血梗死 。 但不同的动脉受累的概率不一样 , 主动脉、颈动脉等大动脉系统 , 以及冠状动脉、脑动脉等中动脉系统受累最多 , 其余动脉系统病变概率相对较低或病变程度相对较低 。
主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后通常无症状 , 因为主动脉是人体管径最粗的血管 , 病变后血流供应影响较小 , 但可能形成主动脉瘤 , 主动脉瘤出现的位置不同 , 引起的症状也不一样 , 若发生于胸主动脉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 , 若发生于腹主动脉 , 在腹部可扪及搏动性肿块 。 由于动脉瘤使主动脉的厚度变薄 , 而主动脉承受着极高的压强 , 因此可能发生破裂 , 一旦破裂会引起大出血 , 通常无挽救措施 。

身体哪个部位的血管,更容易堵塞?医生是这么说的
本文插图


颈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后 , 若狭窄程度低于50%对大脑供血影响通常不大 , 若狭窄程度达到70%以上或不稳定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 , 可引起大脑缺血 , 可出现眩晕、头痛、晕厥等症状 。 由于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 , 因此颈动脉、脑动脉完全堵塞后3-4分钟便会引起脑组织缺血梗死 , 由于脑细胞的严重损伤不可逆 , 因此脑梗死患者即使经积极治疗可能也会遗留下功能障碍如口角歪斜、单侧肢体不能运动等 。
冠状动脉是为心肌供血的动脉 , 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以后若狭窄程度达到50% , 我们称之为冠心病 。 但冠脉狭窄的程度不同 , 对心肌供血的影响也不同 , 狭窄较轻时 , 仅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引起心绞痛 , 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疼痛可缓解;狭窄较重时休息状态下即可出现疼痛 , 严重狭窄或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堵塞冠脉 , 则可引起心肌梗死 , 而心肌对缺血也很敏感 , 缺血时间达20-30分钟即可出现不可逆损伤 , 此后心肌修复主要以纤维组织代替心肌细胞 , 会使心脏功能不同程度下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