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版乙肝指南看乙肝抗病毒治疗三大亮点
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目标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 , 延缓疾病进展 , 降低肝癌发生风险 。 随后 , 贾继东教授围绕《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以下简称 2019版乙肝指南)中扩大慢乙肝抗病毒适应证、更强调高效低耐药物、明确应答不佳患者的治疗方案三个方面对乙肝抗病毒治疗进行介绍 。
本文插图
一、扩大慢乙肝抗病毒适应证
2019版乙肝指南放宽了对于CHB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要求 。 近年研究发现 , 低病毒血症且ALT持续轻度升高的患者 , 仍存在疾病进展风险 , 而抗病毒治疗可改善疾病结局 。 因此指南推荐血清HBVDNA阳性、ALT持续异常[>正常值上限(ULN)] , 且排除其他原因 , 均应即刻开始抗病毒治疗 。 对于血清HBVDNA阳性、ALT正常 ,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①肝组织学提示明显炎症和(或)纤维化[炎症程度(G)≥2和(或)纤维化程度(S)≥2];
②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
③ALT持续正常、年龄>30岁者 , 建议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 , 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④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肾小球肾炎等) , 也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 。
此外 , 指南对于肝硬化的抗病毒适应证进一步放宽 ,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HBV DNA阳性、失代偿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 , 即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 以期长期临床结局获益 。
我国2019版乙肝指南与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及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等国际指南相比 , 适应证范围更宽 。 这一改变背后有两大依据 , 一是循证证据 , 研究显示 , 即使患者HBVDNA和转氨酶水平轻度升高 , 其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等肝脏相关事件的发生率也会提高;二是药物可及性 , 目前高效、低耐药抗乙肝病毒药物陆续上市 , 其安全性良好 , 且价格大幅度下降 。 基于这两方面考虑 , 慢乙肝抗病毒适应证范围进一步扩大 。 可见 , 我国的抗病毒治疗已经从过去只能“雪中送炭” , 正逐渐向“锦上添花”过渡 。
二、更强调高效低耐药药物
贾继东教授指出 , 2019版乙肝指南更强调初治选用高效低耐药核苷(酸)类似物(NAs) 。 对于初治患者 , 应首选强效低耐药的药物[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治疗 , 且明确提出不建议阿德福韦酯(ADV)和拉米夫定(LAM)用于HBV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 。 对于已经开始应用非首选药物治疗的患者 , 建议换用强效低耐药的药物 , 以降低长期耐药风险 。
三、明确应答不佳患者的治疗方案
2019版乙肝指南推荐 , 应用ETV、TDF或TAF治疗48周时 , 如果HBV DNA>2×103IU/ml , 在排除依从性不佳和检测误差后 , 可调整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应用ETV者换用TDF或TAF , 应用TDF或TAF者换用ETV , 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 也可以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 。 乙肝肝硬化患者在应用ETV、TDF或TAF治疗24周时 , 若HBV DNA>2×103IU/ml , 在排除依从性不佳和检测误差后 , 建议调整NAs治疗(应用ETV者换用TDF或TAF , 应用TDF或TAF者换用ETV , 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 。
【从2019版乙肝指南看乙肝抗病毒治疗三大亮点】总结来说 , 2019年版乙肝指南进一步扩大了治疗指征 , 不仅建议初治患者应首选ETV、TDF或TAF , 而且明确提出不应再选用抗病毒力低、耐药性高的非一线药物 。 对于以前已经接受非一线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 , 建议换用一线药物 , 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2019年版乙肝指南明确了NAs应答不佳患者药物调整的时机与治疗方案:慢乙肝患者治疗48周时 , 肝硬化患者治疗24周时 , 应答不佳即可调整治疗方案 。
推荐阅读
- 便秘能吃牛杂吗
- 高血压能吃西瓜子吗
- 心肌劳损吃什么营养品呢
- 高血压软化血管的食物有哪些
- 补肾就要从内到外 几分钟效果真好
- 慢支肺气肿食疗有哪些
- 谁来拯救你的肾?唯有这种粉
- 肾不好的人可以吃黑豆吗?
- 多饮水有什么好处呢
- 生活祛斑小妙招之从饮食上祛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