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 临水而建,我在东湖这座气势磅礴的城楼里读懂了楚人文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追寻红色记忆 , 讲好东湖故事 。 近日 , 东湖风景区陆续推出100个东湖红色故事 , 本期我们继续感受东湖的“红色印记” 。
100个红色故事之“人民的湖”
?
临水而建的这座城楼再现历史风貌
“修城以为民 , 修廊以为君” , 历朝历代 , 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城池 , 楚国也不例外 。 楚国是最早修筑长城、设立城门的诸侯国之一 , 楚人称长城为方城 , 它在先秦时期是用来防御敌情的 。
东湖楚城是对湖北荆州古纪南城的历史再现 。 这座楚城门气势雄伟、古朴端庄 , 整个城门就是从纪南城中选取的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 , 建于1992年 。 依据楚人喜爱临水居高 , 因此将楚城门建立在这样一个依山傍水的要道上 。
刘巍 摄
整个城门由水门、陆门、城墙、箭楼、望楼和隐于山间的烽火台所组成 。 其中 , 陆门最上方的双阙望楼 , 显示了城门特有的灵秀 。 据文献记载 , 先秦时期城门上设望楼 , 主要是为瞭望敌情 。 双阙之间的双凤脊饰 , 是由出土文物虎座凤架鼓演变而来的 。 117米长、23.4米高的城墙由湖面向上延伸 , 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了出城门的多扼险要之处以及楚人在远古时代的生存环境 。
楚城的东面是正楷“楚城”二字 , 西面是甲骨文 , 是由中国现代甲古文学家、商史学家胡厚宣先生题写 。 “荆楚雄风”匾额为著名书法家李铎手书 。
?东湖里的这个图腾意义不一般
【长江日报|临水而建,我在东湖这座气势磅礴的城楼里读懂了楚人文化】凤标 , 是武汉市典型的地标式建筑 , 也是整个楚文化游览区的精华所在 。
凤 , 是远古楚人依据自己审美观和想象力熔铸而成的神物 。 凤作为楚人崇拜的图腾 , 是至善、至美、至真的统一体 , 也是楚人将鹰、雁、雕、孔雀等许多平凡鸟类组合而成的理想神鸟 。 楚人崇凤 , 也表明楚人最初是以鸟为图腾的民族 , 如同商、秦都以鸟为图腾一样 , 并且楚凤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 几乎力量无穷 , 也是显示了楚人一往无前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
凤标的设计是按照随州出土的曾侯乙墓中虎座凤架鼓的原型稍加改进而成 。 每只铜凤各高7.2米 , 重7.9吨 , 相对而立 , 尖嘴带钩 。 它们相对拱成半圆形 , 展示了楚人凤水合一、与日同辉的艺术内涵 。 两凤尾部的长羽 , 像是被两边的微风轻轻捧起 , 凌空悬立 , 形似两团火焰 , 也展现了楚人崇火尚凤的民族信仰 。
刘巍 摄
在凤标的布局上 , 设计师们也是匠心独运 , 将凤标与山顶的楚天台设计在了一条中轴线上 , 由陡直的345级台阶相连 。 透过凤标尾羽可以仰视巍峨高耸的楚天台 。 楚天台是取自毛主席“水调歌头”中“极目楚天舒”的诗意 , 登上楚天台可以欣赏编钟乐舞表演 , 俯瞰东湖全景 。
?
屈原居住的楚式民居在这里被复原
屈原纪念馆建于1958年 ,濒临美丽的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听涛景区湖畔 , 馆名是由己故原国家主席董必武同志在1960年3月题写 。
馆内迎门展示的是“日月争光”匾额和屈原半身铜像 , 铜像的东侧和西侧分别是毛泽东和郭沫若对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学成就的充分肯定 。
馆内设有展厅 , 陈列有关屈原的文献资料及后世对屈原的研究资料、书画艺术作品 , 还有屈原作品人物的浮雕、龙舟竞渡的图片和端午节的由来等展示 , 以及屈原生活时代的青铜器、兵器、玉器等复仿品 , 在馆内还设有屈原当年居住的房屋“左徒府”楚式民居的场景复原 。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宣传部出品
见习编辑:李意娜
海报供图:樊辉 周屹
推荐阅读
- 大循环 淡水资源紧缺,为何不拦截长江和黄河自用,而是任其流入大海?
- 广州日报 利润承压 可口可乐先涨价后卖酒
- 大盘 一个小散的基金日报(万元小仓) 2021-06-03
- 证券日报 华为“鸿蒙大军”启航:倡导万物互联 构建智能生态新秩序
- 证券日报 集运行业大周期高点将至 业内人士称7月份运价或迎来峰值
- 证券日报 高利润医美业揭秘:上游“躺赚” 中下游“吃土”
- 证券日报 华为“软硬兼施” 鸿蒙“破壁而出”
- 证券日报 支付清算协会约谈7家机构 年内16家被“退群”
- 证券日报 发改委系统二季度密集调研 推进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等工作
- 证券日报 今日视点:交易所年内发出1123份问询函 上市公司如何领会“知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