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萨琳 西伯利亚的冬天:建个房子要7年,上街买菜尽量不说话( 二 )
文章插图
这是座令人无比压抑的城市,从空气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倍感局促,第三天早上我就出现了呼吸道灼热的症状,妮萨琳出于担心临时更改行程飞往雅库茨克,一座年平均气温-8.8℃的永冻土区最大城市,以出土全球最多的猛犸化石著称。雅库茨克是萨哈人最大的聚居区,早在13世纪初期就从四面八方迁居到这里,他们以夏季在勒纳河捕鱼、冬季驯鹿伐木为生,目前总人口约30万左右。这是我第二次到雅库茨克,但之前那次仅停留一晚,随后出发自驾联邦M56号科雷马公路前往奥伊米亚康,也就是传说中冻死1.7万修路工的“死亡之路”。与夏季感受不同的是,冬季的雅库茨克繁华又不失沉淀后的宁静,广场边有小摊贩顶着31℃的低温在摆售冻鱼和肉类,路边的人们小心翼翼行走在雪面上,时不时就能听到几道“欸欸欸-啊”的延长声,不用看,那只是有人滑倒而已。
文章插图
与妮萨琳商量后,我选择住到郊区的汤姆托尔村,上个世纪50-70年代先后有二战战俘与古拉格集中营囚犯被送到雅库茨克修路铺桥,大负荷的体力劳动再加上营养不良导致80%被冻死饿死,侥幸活下来的也多数是生活难以自理的病患,因而躲过一劫被留在郊外。几十年后,那些战俘与囚犯反而凝聚成部落相互取暖求生,铸就了西伯利亚最有特色的“外族村”。从机场换乘黄色小巴大概一个小时才到汤姆托尔村,沿途在冰天雪地中看俄式建筑倒也别具特色。大概从90年代开始,这个村子逐渐以“各种各样的圣诞老人”被外界关注,据说当地居民来自欧亚11个国家,使得这里的文化和习俗出现了“大杂烩”后的和谐,彼此之间尊重礼让又相互帮扶。
文章插图
村口一家面包店女老板告诉我:她出生不到两个月母亲就死了,靠着街坊邻里东一口稀饭、西一勺奶粉才活下来,成年后村里发起号召修建战俘和囚犯纪念碑,她几乎捐出了所有积蓄。遗憾的是,这座被村民们称为“记忆钟”的纪念碑正在维护中,没有亲眼一睹真容。第二天气温急剧下降至-49℃,可妮萨琳联系的本地向导早已“开”着驯鹿车在村口等着,只能硬着头皮多裹一层棉衣出门,没有尝试过这个温度的游客一定要注意,耳罩、棉帽、棉口罩是必备的,外来游客被冻掉耳朵、冻伤头皮和嘴唇的例子虽然不多,但也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向导给出的建议比较夸张,当地人习惯穿透气性较强的内衣,棉衣下摆尽量敞开散热祛湿,每隔半个小时拍拍下摆把冰晶抖掉,不过这样的方式对初来乍到者而言还是很容易感冒的。向导一家是正宗的雅库特土著人,他们不喜欢在城市内生活,每个月也就进城一两次采购生活用品,多数时候都在百公里外的牧区来回游牧,出乎意料的是,我原以为他们只会驯鹿,没想到雅库特人还饲养了不少的西伯利亚矮脚马,这种矮脚马最爱啃食秋冬季节雪下的地衣,据说最贵的一匹曾卖出20万美元的天价,是当地人除驯鹿之外的最大收入来源。
文章插图
俄联邦为了鼓励这些土著饲养驯鹿和矮脚马,在牧区内设置了不下3000个“油罐屋”,免费供应天然气确保牧民游牧时的住房便利。为什么这么“大方”?因为雅库茨克超过九成油田和天然气都在土著人的土地下,这点福利连毛毛雨都不算。有意思的是,牧民们却把“油罐屋”让出来给游客付费居住,一家老小仍在坚持搭帐篷,算是牧民的外块收入来源之一吧。晚上的食宿由向导的弟弟来安排,由于“油罐屋”空气不流通,我们挪到了帐篷里吃烤肉。如果没有心理准备的话,我可能对他们的条件和环境会很吃惊,帐篷底部铺了一层厚厚的针叶树枝,已经结实到踩上去只有轻微的弹力,长期的煮食油烟让帐篷表面裹上黑黑的油烟,他们说:“这种帐篷有钱都买不到,隔热防水还不怕积雪”。当晚气温就降到了-52.3℃,这是我人生中经历的最冷的夜晚。
文章插图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到向导在旷野雪地中呼唤驯鹿,为了让幼仔长的更快,当地牧民会买来冻鱼的边角料,混入鸡蛋和肉类制作饲料定期喂给驯鹿幼仔吃,原本要4-5年才会长出鹿角的幼仔,吃了这些特制饲料后只要3年就能进入成年期。如果问西伯利亚牧区生活最大的困难,牧民们会回答草料储存是最大难题,因为缺乏设备的地方很难做到储存长达7个月的草料还有营养。而我最大的困难是怎么上厕所,看着木板上都积雪的厕所,我陷入了沉思(你们自己想象接下来的场景吧)。回程的时候路过一个小村子,特地停车转了一圈也没看到人,最后在村尾看到了几个村民在拆房子,妮萨琳上前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些房子的主人要么搬走要么死了,而废弃房屋的木材是当地最缺乏的建筑材料,就算已经腐朽了也能作为燃料使用,因此废弃房屋都会被村民一点点的拆掉。上车后妮萨琳问我:知道西伯利亚收入最稳定的是什么行业吗?我回答“矿工”后她笑着摇头:采矿总有枯竭的时候,最稳定的行业是建筑工人,因为在西伯利亚内陆城镇建一栋房子,少则7年,多则10年。原来,西伯利亚内陆大部分城镇都位于永冻土地带,每年可供施工的时间也就夏季的2-3个月,但哪怕是在夏季,施工难度也远超正常水平,既要在坚硬的永冻土上浇筑保障牢固的地基,还要在地面之间架构一层2-3米的减温层,以免室内温度传导引发永冻土融化而导致地面下陷。
推荐阅读
- 人物 奥运冠军马琳在学习C+化身编程大师?本人回应来了
- 王琳凯 沸腾之夜全阵容官宣!顶流艺人云集现场,肖战加盟全网都不淡定了
- 街头艺术 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一成不变
- 人物 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考虑引入外部董事
- 脱口秀 不管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一成不变
- 王琳凯 我们的歌:张信哲、太一《白月光》分低了,常石磊、王源不输原唱
- 攸佳宁 最强大脑薛兆丰和攸佳宁教授被吐槽,网友开始怀念魏坤琳教授
- 秦昊 《浪姐2》姐姐们都奉承那英,为何只有杨丞琳唱反调,很值得揣摩
- 冷佳琳说美食 “山寨酒”中的4款极品,“午栏山”还能忍,看到最后:太过分!
- 袁咏琳 《乘风破浪》最新淘汰名单袁咏琳遗憾,吴昕最可惜,伊能静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