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京东阿里美团为无人配送拼了:3年单车成本砍八成、投放或超万辆( 三 )


辰韬资本表示,目前国内无人配送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以服务集团内部业务为主,服务内部需求、内部结算,主要代表为阿里、京东、美团,但各家的结算方式可能略有不同 。
比如,阿里由达摩院进行无人驾驶算法、产品研发,售卖无人车辆给菜鸟 。菜鸟会将无人车辆应用在具体业务环节中,如菜鸟驿站;而京东无人配送车则主要服务京东自有配送需求,并按单进行配送服务结算 。
未来,随着无人配送技术逐渐成熟、运力网络逐渐形成,原本只服务于内部需求的无人配送业务可能会逐步向第三方开放 。
电子商务 京东阿里美团为无人配送拼了:3年单车成本砍八成、投放或超万辆
文章图片

▲京东、阿里、美团的无人配送业务布局对比
第二种为提供无人配送运营服务,即提供无人配送运力 。如白犀牛、行深智能、毫末智行等 。以白犀牛为例,主要结合场景方需求提供无人配送服务,自己运营无人配送车辆,收取配送服务费 。
第三种以车辆销售、租赁、软硬件解决方案收费,如新石器、一清创新、驭势科技等 。如新石器主要以车辆销售、无人配送 / 无人零售解决方案售卖为主;一清创新主要以车辆售卖和租赁、无人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合作为主 。
据辰韬资本调研了解,未来也有可能出现配送服务商 / 需求方和无人配送解决方案商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布局无人配送研发和运营的深度合作模式 。
资本正在入局 多家企业已获多轮融资
辰韬资本表示,无人配送还处于起步和持续投入阶段,资金将是各家公司进行技术研发、产品打磨、市场拓展的关键要素 。
阿里、京东相关业务和部门目前尚未有融资消息传出,美团今年 4 月发布公告称,已完成 1.87 亿股配售及可转债发行,合计融资 95.8 亿美元,用于科技创新,其中就包括无人车和无人机配送等领域的研发 。
其余融资主要发生在初创企业中,轮次多集中在 Pre-A 轮、A 轮,大部分公司已完成 2-3 次融资,融资总额从几千万到几亿人民币不等 。
电子商务 京东阿里美团为无人配送拼了:3年单车成本砍八成、投放或超万辆
文章图片

▲部分企业融资状况盘点
单车成本或降至 10 万内 无人配送率先爆发
辰韬资本认为,当下制约无人配送车大量投入使用的主要原因是成本因素,而影响无人配送综合成本的核心要素包含车辆软硬件成本、使用 / 运营成本、运营效率等 。
电子商务 京东阿里美团为无人配送拼了:3年单车成本砍八成、投放或超万辆
文章图片

▲无人配送产业成本分析
单车成本方面,无人配送车整车成本会因车型、传感器方案、计算平台选择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目前部分企业能做到整车成本 20-25 万元左右,也有企业的整车成本在 50 万元左右 。多位无人配送从业者表示,无人配送车在未来 3 年内会实现规模化量产和商用,整车成本会逐步降至 5-10 万元 。
车辆使用寿命方面,目前底盘和传感器厂商基本都是质保 1-3 年,预计未来随着供应链和技术不断成熟,使用寿命可以达到 3-5 年 。
运营成本方面,目前无人车的运营成本主要包含保险、车辆运维、现场安全(运维)人员、后台远程监控 / 操作人员费用、云平台服务费用等 。其中保险和车辆运维成本占比较低,现场安全(运维)人员、后台操作人员的薪资占比较高 。但人员成本会随着去现场安全员、后台人员监管效率提升而大幅降低 。
从无人配送车运营成本来看,去现场安全员、转由远程人员负责监控、管理多辆无人车,为商业应用的先决条件 。
事实上,自 2020 年起,末端无人配送头部玩家已陆续去掉安全员进入常态化运营,并在实际运营中产生真实的商业收入 。这意味着,无人配送车已超越 Robotaxi 等赛道的测试或者开放体验阶段,离真正的规模化、商业化落地更进一步 。
京东、阿里、美团均表示 2021 年计划投放几百台到上千台的无人配送车,未来 3 年计划投放车辆数超过万台 。由于无人配送车行驶速度相对低、整车成本相对低、财务模型清晰,这一规模化的车辆投放计划将相对其他赛道更为可信 。
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经初步形成,技术已经能够支撑部分场景需求,行业进入批量商业应用前夜 。辰韬资本推测,全球首个超千台规模的无人车队将于今年率先诞生在国内的无人配送赛道上 。未来 3 年,无人配送整车成本会逐步下降至 10 万元以内,无人配送赛道将率先迎来爆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