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京东阿里美团为无人配送拼了:3年单车成本砍八成、投放或超万辆( 四 )


电子商务 京东阿里美团为无人配送拼了:3年单车成本砍八成、投放或超万辆
文章图片

▲辰韬资本对无人配送产业发展的预测
结语:无人配送产业腾飞在即
我国无人配送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还有不小的隐患 。
一方面,快递 / 配送行业需求持续快速上涨,哪怕是疫情肆虐的 2020 年,国内快递业务量依然实现了同比增长 30.8% 的“奇迹” 。另一方面,人口红利的消失等因素使得劳动力供应不断下降,北京、广州、上海等 30 余个大小城市均已面临配送人员短缺的困境 。
这些困难和痛点,使得自动驾驶技术在末端配送行业具有更快落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末端配送行业的场景中,属快递场景和商超零售场景下最有可能实现无人配送,因为这两个场景多采用单点到多点的运输模式,发货点一般有专门的场地用于停车,并且有专人负责拣货,即时性要求也相对较低,非常适合由无人车配送 。
相比之下,餐饮外卖场景多采用多点到多点的运输模式、发货点往往没有专门场地和人员负责调度,客户对于运输即时性的要求也较高 。辰韬资本认为,外卖场景短期内恐怕不会实现无人配送 。
目前,专注于快递和商场零售场景的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经初步形成,且同时获得了京东、阿里、美团等巨头和白犀牛、毫末智行等初创企业的认可 。
尤其是京东、阿里和美团这样的巨头企业,在无人配送领域较大优势,因为他们既是解决方案商也是场景需求方,对于配送产业的真实情况最为了解 。不过初创公司也有优势就,就是在组织管理和商业选择上更加灵活,他们可以更容易地与独立第三方配送公司展开合作 。
辰韬资本认为,互联网巨头有场景优势,而初创公司与独立第三方头部客户是天然盟友,二者可实现差异化竞争,共同塑造一个百家争鸣的无人配送产业 。
目前,制约无人配送车大批量投放使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成本问题 。毕竟,国内外多家企业在传感器研发、计算平台研发和自动驾驶装车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
自 2020 年起,末端无人配送头部玩家已陆续去掉安全员进入常态化运营,并在实际运营中产生真实的商业收入,这意味着技术并不是制约无人配送车扩张的瓶颈 。
辰韬资本透露,京东、阿里、美团均表示 2021 年计划投放几百台到上千台的无人配送车,未来 3 年计划投放车辆数超过万台 。由于无人配送车成本相对较低、财务模型清晰,这一规模化的车辆投放计划将相对其他赛道更为可信 。据此推算,全球首个超千台规模的无人车队或于今年率先诞生在我国的无人配送产业 。
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无人配送车的单车成本还会降低,未来 3 年内可能会降到每辆 5~10 万元人民币 。届时,无人配送赛道将迎来再一次的爆发 。
访问:
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