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新知 || 心理创伤是如何影响艾滋病患者的?
本文插图
红枫湾APP:心理创伤严重影响着肯尼亚的青少年艾滋患者 , 污名化 , 家庭冲突 , 被虐待、性侵、忽视等等 , 这些因素造成了艾滋病毒护理的中断或脱离 。
印第安纳大学的Leslie Enane博士及其同事在《国际艾滋病学会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称 , 心理创伤是肯尼亚青少年远离艾滋病毒治疗的主要潜在原因 。 这项研究表明 , 青少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创伤 , 尤其受到污名化、精神健康状况不佳、护理中的暴露与过渡的影响 。
背景
全球有170万青少年(10至19岁)感染艾滋病毒 。 大多数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 其中大约11万生活在肯尼亚 。 虽然儿童和成人艾滋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 但青少年的死亡率却保持不变 。 与艾滋病毒有关的疾病是非洲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 也是全球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
青少年脱离护理的比率比其他任何年龄组都高 。 目前很少有研究探讨心理创伤如何影响青少年参与艾滋病护理 。 此外 , 也很少有研究探索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心理创伤干预 。
研究
研究人员招募了以前脱离医院护理的青少年 。 他们关注的是那些错过临床预约60天或更久的人 。
研究共招募了42名青少年 。 其中62%为女性 。 年龄在13 - 21岁之间(平均17岁) 。 大多数(67%)经历过双亲中至少一人的死亡 , 60%报告食物无保障 。
34名看护人参与了这项研究 。 包括父母、祖母、兄弟姐妹、叔叔阿姨 。 还招募了10个门诊的28名医护人员 。 其中包括外展工作者、护士、社会工作者和一名心理学家 , 他们平均从事艾滋病毒护理工作10年 。 所有与患者的面谈都是由精通斯瓦希里语和英语的研究人员进行的 。
研究人员对心理创伤事件的定义比较宽泛 , 即潜在危及生命或高度紧张的经历 , 这些经历会破坏安全感 。 这包括暴力或伤害、亲人死亡、严重疾病和歧视 。
本文插图
脱离治疗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点 , 他们都有沉重的心理创伤负担 , 这影响了对艾滋病毒护理的参与 。
在脱离治疗的人群中 , 性心理创伤会反复出现 。 当艾滋病毒感染是由性侵造成时 , 参与艾滋病毒护理时会再次出现心理创伤 。
公开艾滋患者身份后遭到的侮辱和性暴力也加重了心理创伤 。
亲密伴侣持续性的暴力行为也会成为坚持参与护理的障碍 。
大多数青少年都报告了自我污名化的经历 , 这直接导致了脱离护理 。
缺乏支持会影响一些青少年应对心理创伤和接受艾滋病治疗的能力 。 经历过双亲死亡、家庭冲突和贫困的青少年在护理方面存在重大障碍 。
由于自我污名化、虐待或忽视而造成的孤立 , 加重了多重心理创伤和污名经历 。 这导致了绝望、抑郁和自杀倾向 。 研究作者指出 , “绝望感是降低治疗持续性和脱离治疗的关键” 。
医护工作者描述了涉及不同类型的干预:转移地点 , 将青少年患者与同伴支持联系起来 , 提供咨询和家庭冲突干预 。
医护人员提供全面支持、对青少年友好地服务、获得心理健康服务并有更灵活的门诊预约 。 卫生保健工作者观察到 , 虽然一些青少年在这些干预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 但更多人的结果并不好 。
医护人员认识到 , 需要对全部青少年采取了解创伤的方法 , 即使是对那些坚持治疗的青少年 。
鉴于研究作者关注的是心理创伤 , 他们表示这项研究没有考虑到其他脱离护理的原因 。
与研究人员合作的诊所都提供“对青少年友好”的服务 。 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接受艾滋病毒护理的青少年可能会经历额外的心理创伤和污名化经历 。
本文插图
结论
研究作者的结论是 , 心理创伤和污名化(加上孤立和缺乏支持)导致心理健康恶化、中断或脱离治疗 。 他们描述了一系列可能代表“预防或应对心理创伤”干预要点的因素;对社交、情感和心理健康的支持:并加强对心理创伤青少年的护理参与度和护理持续性 。
卫生保健工作者需要考虑并解决自我污名化的问题 , 并加强对脆弱青少年的社会和家庭支持 。 要用以人为本和获取心理创伤信息的方法来了解护理脱离的情况 。
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心理创伤可能会反复再现 , 并因污名化而加重(污名化本身就是心理创伤) 。
推荐阅读
- 艾滋病患者进食护理
- 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自杀心理?
- 大学生恋爱的心理是什么样的?
- 心理障碍困扰中小学生
- 青少年瞌药源于心理问题
- 年轻人应该给心理体检了
- 白领容易心理罢工?教你摆脱心理困惑
- 心理常识:青少年更容易情绪失控
- 职场女性要特别注意的心理疾病
- 两岸四地高校心理专家来宁 揭秘大学生网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