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敌”仿制药和集采低价,礼来接连抛售核心产品,然而它把宝压在了创新药上


“不敌”仿制药和集采低价,礼来接连抛售核心产品,然而它把宝压在了创新药上
本文插图
礼来中国把希爱力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权利出售给了意大利药企美纳里尼 , 这是又一次礼来中国因为仿制药的价格冲击以及落选带量采购 , 出售旗下核心产品 , 而下一个很有可能“轮到”了礼来的王牌——糖尿病业务 。作者:余诗琪“不敌”仿制药和集采低价,礼来接连抛售核心产品,然而它把宝压在了创新药上
本文插图


6月8日 , 礼来中国公关部负责人向经观大健康采访人员确认了近日的一则传言 。 据互联网上流传的一封公司内部邮件称 , 礼来中国把希爱力在中国大陆市场的权利出售给了意大利药企美纳里尼 。 对于出售的具体信息及希爱力业务未来如何交接 , 礼来中国方面并未给出详细的解释 。
希爱力和另外一款名药“万艾可(伟哥)”是目前市面上抗ED(勃起功能障碍)的主流产品 , 在2005年于中国获批上市 , 曾拿下全球市场的头把交椅 , 2015年到2017年每年都为礼来贡献了超过20亿美元的营收 。
但礼来中国在这款药上的化合物专利于2015年1月到期 , ED用途的专利也在2020年4月到期 。 2019年 , 长春海悦第一款仿制药上市 , 紧接着不到两年时间 , 天士力、正大天晴、齐鲁制药等10余家企业的仿制药纷纷获批 。
而且2020年1月 , 该品种进入第二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名单 , 作为原研药厂商的礼来中国竟然落选 。 最终中选的两家天士力和长春海悦的价格分别为42.4元/片和47.034元/片 , 礼来中国此前的价格为87.6元/片 。
礼来中国此后只能依赖零售渠道 , 但仿制药厂的零售价格普遍是它的三分之一 。 今年1月 , 礼来中国就曾传出消息 , 该产品将不再设立专职的零售门店销售团队 , 现在的电商及零售大客户团队也整体并入公司商务团队 , 同时裁掉了100多名员工 。
这是又一次礼来中国因为仿制药的价格冲击以及落选带量采购 , 出售旗下核心产品 。 近几年 , 这家全球巨头少有地开始向外兜售资产 。 在2019年 , 它以3.75亿美元向亿腾医药出售旗下抗生素产品希刻劳和稳可信在中国大陆的权利 。
且下一个很有可能“轮到”了礼来的王牌——糖尿病业务 。 礼来针对糖尿病的产品恩格列净是全球前40大畅销药物之一 , 2019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3.54 亿美元 。 不过在2021年结束的第四批带量采购中 , 再次落选 , 被科伦药业、豪森药业、正大天晴以及复星旗下的万邦生化4家企业以将近50%的降价幅度中标 。
随即 , 礼来中国就宣布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市场挑战 , 糖尿病联盟事业部开始调整业务模式 , 聚焦核心成熟市场 , 将根据辖区内目标医院的准入情况 , 优先保留相应岗位及人员 。 如果按照礼来中国这几年的应对逻辑 , 也不排除“砍掉”的可能性 。
跟上述事件形成极大反差的是 , 礼来中国这几年的业绩却是不错的 。 2020年礼来中国实现营收11.17亿美元 , 同比增长19% , 是全球所有区域中增长最快的 。
市场环境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 。 在一些传统优势项目上 , 作为原研药 , 知识产权到期就意味着进入红海竞争 。 但在中国市场中 , 这个速度要快得多 。 况且 , 相关政府部门在医保改革和带量采购上的长远规划 , 整个行业面临着大洗牌 。 客观地讲 , 很多品种都会陷入价格战 , 这对外资企业不算有利 。
礼来中国在所有在华外企中相对特殊 , 因为它是少数几家抓住中国创新药“风口”的 , 且从中获益颇多 , 继而形成了近几年业绩的重要支撑点 。
2015年 , 礼来中国与信达生物开始共同开发和商业化包括PD-1在内的三款肿瘤药物 。 根据协议约定 , 信达生物主要负责开发和生产 , 礼来中国则负责商业化 。
2018年底 , PD-1获批 , 一年后成为国内首个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 。 至此 , 营收开始飞速增长 , 进入医保的首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 2020年营收达到22.8亿元 。
与另一创新药龙头企业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新冠抗体中和疗法也算成功 , 为它带来了十万剂的订单 , 几亿美元级别的收入 。
这使得礼来中国和全球市场的业务构成有极大的不同 。 全球市场主要依靠糖尿病业务 , 礼来中国的盈利核心则是以肿瘤药品为主的创新药 。 2020年礼来全球营收254亿美元 , 其中一半来自糖尿病业务 。 而在礼来中国11亿美元的营收中 , 光PD-1一款肿瘤药就贡献了近三成的营收 。
在今年调整糖尿病联盟事业部的业务模式时 , 礼来中国就表示这是公司业务中心调整战略所致 , 未来将聚焦在肿瘤、免疫、糖尿病、疼痛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五大重点疾病领域 。 从字面上看 , 肿瘤、免疫的排位首次领先于糖尿病业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