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欧洲杯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倒地现场复苏成功:这里是丹麦?( 二 )


在丹麦注册的AEDs从2007年的141个猛增到2012年的7800个 。
发生在家中的心跳骤停目击率、接受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的比例都显著低于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事件 , 最终存活率也低得多 。
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心跳骤停 , 旁观者除颤率从2001年的1.2%增加到15.3%;发生在家中的心跳骤停这一数字没有改变 , 都是1.3% 。
相应的 , 在公共场的心跳骤停 , 所接受旁观者除颤后30天存活率从2001的8.3%大幅度提高到2012年的57.5%;发生在家中的心跳骤停这一数字从2001年的0%提高到 2012年的25.6% 。
当然 , 现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仅仅是争取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基础 , 医学上称为基础生命支持 。
最终的生存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活着到达医院后进一步救治 , 医学上称为高级生命支持的治疗 。
比如 , 仅就2012年来说 , 丹麦发生在公共场所的心跳骤停现场接受目击者电除颤到达医院的生存率为56.4% , 没有接受电除颤的为25.1%;发发生在家中的心跳骤停这一数字分别为37.2%和12.6% 。 到达医院时总体生存率为16% 。
而最终的30天生存率分别为46.9% , 14.9%;19.7% , 4.8%;以及7.9% 。
意味着即使初始心肺复苏成功 , 患者可以活着到达医院 , 其中的约半数人最终仍难免一死 。
在很多人看来 , 心跳骤停的心肺复苏并不困难 , 随便按几下就可以就一个人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

欧洲杯|欧洲杯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倒地现场复苏成功:这里是丹麦?
本文插图



国内这种误解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 媒体上的报道往往把一些根本必需救治就可以自行缓解的晕厥(一过性脑缺血导致的短暂性意识障碍)当成心跳骤停加以宣传——这也是掐人中能救人的奥秘 。
而埃里克森的心跳骤停发生在万众瞩目的足球赛场上 , 事发后在场的有经验的急救人员在第一分钟内就实施了专业的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救治 , 这几乎相当于发生在医院内的心跳骤停 , 复苏成功率自然要高得多 。
加之 , 埃里克森的心跳骤停并非器质性心脏病发作诱发 , 这一点从复苏成功后埃里克森状态一直保持稳定足以说明 。
而发生在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 , 年轻的(年仅29岁)的“健康人”的心跳骤停 , 只要救治及时 , 复苏成功率非常高 , 而且不会遗留永久性脑损伤的后遗症 。
因此 , 只要接受近一步检查 , 明确导致心跳骤停的原因 , 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 比如安置心脏起搏器 , 埃里克森完全可以恢复健康的生活 , 甚至有望重回赛场 。
埃里克森得以活命或许与事发在丹麦有关
当然 , 即使是年轻体壮的专业运动员 , 发生在“理应”有专业急救人员在场的赛场或训练场上的心跳骤停也未必能复苏成功 。

欧洲杯|欧洲杯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倒地现场复苏成功:这里是丹麦?
本文插图



比如 , 著名的维维安·福事件 , 2003年 , 在国际足联联合会杯的半决赛中 ,。 效力于英超曼城队的喀麦隆队球员维维安福在球场突然倒地 , 虽经救治仍没有挽回他的生命 。
如果救治不专业 , 复苏成功的机会更低 。

欧洲杯|欧洲杯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倒地现场复苏成功:这里是丹麦?
本文插图



比如 , 2017年6月 , 效力于中甲球队北京北控的科特迪瓦外援蒂奥特在训练中突然倒地 。
俱乐部的做法是“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抢救” , 这种不专业的做法实际上葬送了蒂奥特最后的生存机会 。
【欧洲杯|欧洲杯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倒地现场复苏成功:这里是丹麦?】而埃里克森得以现场复苏成功 , 或许与多种因素相关 。 但是 , 事发在全国性心肺复苏做得最好的丹麦 , 或许是埃里克森得以死里逃生的一种“幸运”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