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 咖啡、多肉、钩织...永嘉这个曾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成了“梦想家园”!

源头有小院 显于山水间
主人寄情怀 新风徐徐来

源头花漫处,踏石问轻舟。今年5月,顺利在岩坦镇源头村安家的瞿海珍实现了自己对退休生活的美好想象,住进了由她和丈夫一手打造的民宿——“源来小院”里。隔着一条清澈、轻缓的溪流,这座不大的小院和村里的老屋一起,沿着溪流一字排开,远处是黛青的山色和丝丝缕缕的云雾……回忆起初次见面时那一刻心动,瞿海珍坚信自己看到了一幅关于美丽乡村的真实画卷,并毫不犹豫地决定把接下来的人生落地于此。

源头 咖啡、多肉、钩织...永嘉这个曾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成了“梦想家园”!
文章插图
汪学斌摄
外客安家源头村
从书卷里抬头,窗外便是群山和苍穹,精神与身体、自然的对话,在此地不是幻想,而成为日常……去年6月份起,瞿海珍开始了与这片土地亲密接触的时间,从外立面改造到内部装修设计,在全程参与民宿的建设中,她由衷感受到了田园山谷里不一样的脉息。

瞿海珍不是本地人,虽说老家在岩头的锦园村,但她打小便住在上塘县城,而后又搬去温州市区。这样一位“城里人”,为什么选在源头这样一个“小农村”安家?她的理由,则要从村里的一场巨变说起。


源头 咖啡、多肉、钩织...永嘉这个曾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成了“梦想家园”!
文章插图
早在2014年,瞿海珍就和朋友来过源头。“当时村里又脏又臭,鸡鸭遍地,到处都是牲畜粪便。”据她回忆,那时,源头村里唯一通车的道路两边都是露天坑、牛栏、猪圈,臭气熏天。朋友开来的宝马车停在路边,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车身就被猪拱得坑坑洼洼,最后花了上万元修理费。

那次经历,给瞿海珍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在心里给源头村贴上了环境“脏乱差”的标签。却不想有一天,她还会主动找上源头村,希望在这开一家民宿。

2018年,源头村启动铁腕拆违,5天时间,拆掉319间,腾空6980多平方米。村干部的担当作为加上县政府和镇政府的支持,现在的源头村,道路洁净平整,民宿、小吃馆、农家乐应有尽有,舴艋舟文化馆成了网红打卡点,游客盈门。其间,源头村还创成浙江省首个“零污染”村庄,获得省级生态宜居村、省级全域旅游精品村、省级文明村、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等称号。

源头 咖啡、多肉、钩织...永嘉这个曾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成了“梦想家园”!
文章插图
岩坦镇源头村

“这几年源头变化太大了,环境干净,很美,我和源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静正好是朋友,就主动和她说,能不能在这里办民宿。”瞿海珍说,那天,她和丈夫刚好结束朋友间的聚会,在源头村散步,恰巧看见有村民出售房屋,两人相视一笑,便果断买下了这间两层半的落地房。

“当时一看就看对眼了,有山有水有院子,我们俩就一直想要这样一个地方,终于实现了,就算不做民宿,我们也想一直住在这。”经过将近一年的精心装修,原本简陋的农舍,成了白墙黛瓦、焕然一新的“源来小院”。瞿海珍对未来的许多设想也开始被带到这个地方。
咖啡、多肉与钩织
从上塘坐车前往源头,沿着高速公路经过层层叠叠的绿意之后,司机停在了一户垒了半人高的院墙门口。石头砌成凸凹有致的墙面,视线上移则是盆盆罐罐的多肉,绣球花和诸多草木在山风中轻摇,盖过了院子里大部分的地面。迈过一扇木门,路过一只钩织的金鱼,就算进入“源来小院”的范围了。

源头 咖啡、多肉、钩织...永嘉这个曾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成了“梦想家园”!
文章插图

进得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咖啡吧台,一侧摆放着钩织的招财猫和一提水果篮子,放眼看去,还有各式书画、茶艺、瓷器,透露了民宿主人的趣味。屋里屋外,俨然是自然与“人工营造的文艺”两个世界。
源头|咖啡、多肉、钩织...永嘉这个曾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成了“梦想家园”!

源头 咖啡、多肉、钩织...永嘉这个曾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成了“梦想家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