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獾 蛇类在动物界有多悲催?( 二 )


上面提到的几种非洲蛇类 , 它们的毒液主要是神经毒素 , 简而言之 , 毒素进入血液中才会生效 , 蜜獾虽然没有鹰爪上厚厚的角质层 , 但它的体内有“nAChR受体” , 这种物质是蜜獾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诞生出来的 。
科学家也做过实验 , “nAChR受体”在面对蛇毒时并非无敌 , 也就是说 , 如果蜜獾被毒蛇咬到 , 进入蜜獾体内的毒液量比较小 , 那么蜜獾自带的“nAChR受体”就能硬抗下来 。
可如果毒素量超过了“nAChR受体”最大限度 , 蜜獾也会死亡 , 所以很多纪录片中 , 蜜獾被毒蛇咬到后会“睡一觉” , 其实是陷入昏迷了 , 能醒过来就万事大吉 , 醒不过来就直接挂了 。
而且蜜獾的毒免体质 , 大概率只适用于非洲大草原上的蛇类 , 一旦遭遇美洲、亚洲等地的毒蛇 , 蜜獾不一定还能免疫小剂量毒素 。
不过在非洲草原这片区域 , 蜜獾压制毒蛇还是有较大把握的 , 只是偶尔“翻车”而已 。
4.蛇獴蛇獴的捕蛇能力要超过蜜獾很多 , 蛇獴十分娇小 , 体长在75公分左右 , 而且腿还很短 , 不过灵敏度特别高 , 在遭遇蛇类时 , 蛇獴并不会主动攻击 , 而是先判断对方属于攻击型还是防守型 。
蛇獴首先会绕着蛇类不断环绕 , 之后便试探性对蛇类展开攻击 , 凭借灵活的身形 , 蛇獴可以将蛇类玩弄于鼓掌之间 , 其本质是双方对耗体力 。
当蛇类精疲力尽时 , 蛇獴就会展开雷霆一击 , 同样蛇獴也没有鹰类的羽毛跟角质层 , 但它却有另一个法宝 , 那就是肌肉型烟碱性乙酰胆碱 。
蛇獴的抗毒能力跟蜜獾不同 , 它体内的肌肉型烟碱性乙酰胆碱可以不断稀释毒蛇的毒素 , 也就是不断削弱其毒性 , 但蛇獴的抗毒能力也有上限 , 所以它才会通过对耗体力的方式 , 尽量避免毒素入体 , 否则真的有无敌毒免体质 , 蛇獴冲上去就咬了 , 对吧 。
总的来讲 , 蛇獴的抗毒能力比蜜獾要强一些 , 而且蛇獴在无聊时 , 也会拿毒蛇来练习捕猎技巧 , 毒蛇就是一陪练 , 万一遇到蛇獴肚子饿了 , 还得充当“口粮”的角色 。
5.农村大鹅很多人往往忽视了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 可以说大鹅就是蛇类的天敌之一 。
先来辟谣下 , 蛇类害怕大鹅 , 是因为大鹅粪便中的隐孢子虫会对蛇产生致命伤害 , 一旦隐孢子虫进入蛇的体内 , 它就会导致蛇胃粘膜肥大和颗粒细胞萎缩 , 胃腺有囊性变化和局灶性粘膜坏死 , 直接的表现就是蛇的腹部变得膨胀起来 。
这个观点早就被辟谣过了 , 况且蛇也没有专门跑去农家吃鹅粪的习惯 , 蛇之所以怕大鹅 , 就是因为最直接的战力问题 。
大鹅全身羽毛可以有效阻挡蛇类的撕咬 , 而且鹅脚上的厚厚角质层 , 也让毒蛇的毒液无计可施 , 这就是生物压制 。
而且关键的是 , 大鹅的领地意识很强 , 蛇类一旦进入大鹅领地 , 大鹅除了攻击之外 , 它还会发出尖锐的叫声 , 叫声会惊动户主 , 有了人类的撑腰 , 大鹅就更加无惧了!
所以在农村的朋友 , 如果周边经常有蛇类出没 , 不妨养几只大鹅在院子里 , 比猫有用多了 。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