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飞机 “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到底是什么?这回马斯克与NASA要慌了( 二 )


航天科技曾提出2020年首飞 , 他们做到了 。 注意航天科技的措词 , 那次由长征二号带上去的叫做“航天器” , 也就是被长征2号送到“亚轨道” , 然后自己加速 , 到达近地轨道 , 呆上两天返回地球 , 在机场降落的“天空飞机子机” 。
所以首飞的“运载器”应该是背着“子机”的有翼火箭——空天母机 , 它在酒泉垂直升空 , 基于“3段加速”到达“亚轨道”(分离高度) , 然后返回地球水平降落 , 估计这次是它自己上去 , 并没有带“小飞机” 。 相信要不了多久它俩就要合体试飞了 。
【航天飞机|“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到底是什么?这回马斯克与NASA要慌了】多说一句:维珍号是两级到达“亚轨道” , 空天母机是自己上去的 。
与猎鹰9号、航天飞机的区别是遥遥领先猎鹰9号为两级串联 , 反推降落 。 重复利用的只有“第一级” 。 由于预备大量燃料进行反推降落 , 相对于“不打算回收第一级的猎鹰9号” , 可重复利用的猎鹰9号的有效荷载要大打折扣 。
空天飞机双机都是利用空气升力进行滑翔降落 , 不需要燃料 , 关键是完全可重复 , “马上就飞”的发射周期要比猎鹰9号要快得多 。
航天飞机是80年代的产物 , 但有很多技术遥遥领先 , 这点我们要承认 。 不过 , 航天飞机更像“奢侈品”与“半成品” , 所以美国早就弃用了 。
为了拥有的动力将航天飞机送到近地轨道 , 航天飞机背着一个比自己还大的燃料桶 , 桶边还要挂俩助推器 , 升空后助推器先分离 , 伞降到海里 。 燃料桶用完在大气层烧掉 , 航天飞机完成任务降落在机场 。 可见燃料桶无法回收 , 但航天飞机最大的问题是成本与可靠性 。
航天飞机原定计划是每架飞100次 , 其执行过任务的为5架 , 总共才飞了135次 。 相当于准备跑10万公里的车 , 只跑了不到3万公里 。
由于其返回速度过快 , 进入大气层机身需要承受更大的温度与应力 , 对隔热瓦的要求非常高 , 平均下来飞一次维护需要接近8亿美金 , 还不如用火箭来得划算 。
惨痛的代价:挑战者号就是因为隔热瓦烧毁失事的 , 还有哥伦比亚号因橡胶圈密封问题在起飞过程中发生了爆炸 , 两次事件中航天飞机都载满了7人 。
研发可重复利用航天器的初衷就是为了节约成本 , 航天飞机本末倒置且安全性堪忧 , 所以后来美国不用了 , 猎鹰9号才有市场 。
综上所述:我国的空天飞机太过先进 , 真的无法展示 。 当然“空天飞机”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 等待中国航天科技出图的那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