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 历代祖师爷收藏经验总结( 二 )


10、收藏家、行家和正道古玩店家绝不与偷盗、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规的人做任何交易 , 也不与来路不明和盗挖墓葬的铲子做任何交易 。 玩收藏讲求“安心”二字 , 心不安则玩的不开心 。 说不定哪天雷子顺藤摸瓜找来 , 不仅损财损物 , 搞不好还会进局子 。
11、传统古玩交易不单纯是价格上的较量 , 更重要的是知识和眼力上的较量 。 无论是买亏了还是卖漏了 , 均不能退货或找后账 。 因为古玩交易凭的就是眼力和实力 , 外行不懂也不敢买 , 敢买必须要懂 。 买家也许买假买贵 , 卖家也许卖高卖低 , 买卖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 。 “退货或找后账”此风一长 , 势必影响其在业内的声誉 。
12、过去发现店家拿出来的藏品有问题 , 懂行的藏家只需要把器物的口朝下轻轻地放在柜台上 , 以示店家看着办 。 懂规矩的店家 , 只要听买家讲出子丑寅卯来 , 店家要必须请客挂红(封口费) , 否则传出去名声不好听 , 大大影响店铺的生意 , 严重的会导致关门歇业 。 现在古玩行早已没了规矩 , 更没了廉耻 , 都是知道知假卖假 , 骗的都是不懂装蒜的有钱人或者故弄风雅的官家 。
13、货主持有古玩欲卖出时必须先开价 。 卖家不开价 , 买家绝不会给价 。 这是防备货主卖古玩是假 , 摸行情估价格是真 。 另外 , 卖家开价太高 , 买家有权不还价 。 如果买卖双方因价格分歧没有成交 , 卖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买家时 , 第一买家一般也不会购买了 。
14、内行的商家和藏家对容易损坏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宝等古玩都不会手递手传看 , 而是要等对方将物品放置在固定物体上之后才拿取观赏 , 万一物品损坏责任自明 。 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 , 如果发现对方上手方法不合规矩便被视为外行 , 行家不会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赏 , 也不会进行交流或交易了 。
15、如果商品被买方损坏 , 自然包赔 , 但价格会有商量 , 货主也会作出适当让步 , 但不会低于成本价 , 破损商品归买方所有 。 作为货主 , 切记黑心要天价 , 良心是生存之本 , 人在做 , 天在看 。
16、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 , 不懂行规的劝其离开 , 懂行规的会主动回避 。 因为交易信息被泄露极易造成各种纠纷和误解 。
17、古玩商之间在购买古玩时也许存在竞争 , 在售卖古玩时却不存在竞争 。 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独特性 , 购进的渠道和价格也不一样 , 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 比如同一件器物 , 一二手进价和三四手进价会差数倍价格 。 对于买家而言 , 没有贵不贵 , 只有喜欢不喜欢 。
18、买家只能询问古玩的卖价 , 不能打听其买入价格 , 卖方只能报卖价 , 绝不会泄露自己的进货价格 。 即便那些报出自己进货价或提供底账本的卖家 , 买家千万不要相信 , 根据其市场价值 , 只出自己能承受的价格 , 能不能买下来看缘分或卖家当时缺不缺钱 。 卖家真急需钱购买别的藏品 , 有时候赔钱也得卖 。 古玩买卖说白了也是察言观色的心理战场 。
19、古玩商之间有时会合伙买货 , 人称“拼份子” 。 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合作 。 买后约定销售价格、利润分配比例 , 并委托一方负责销售 。
20、古玩行业里出货免不了中间人的介绍 , 只要成交 , 出货一方给介绍人必须支付总成交额10%至15%中介费 。 一般情况下中介人在卖方与买方两头都拿中介费 。 但中介方拿买方中介费的同时 , 必须保证藏品的真伪 。 否则 , 将有串通之嫌疑 。
21、古玩商的强项是能识别真假 , 准确评估价格 , 但是辨伪知识和价格信息都不会轻易透露 , 因为这些是他们生存的重要手段 。 但也有例外 , 现在许多藏家也开店 , 图的是有个与人交流的场所 , 多半报着以藏养藏的目的 。 对这类店家而言 , 只要脾气对路 , 可以说无话不谈 。
22、当有买家将看中的商品拿在手中与卖方商谈时 , 其他对此商品也有兴趣的买家不能在旁发表任何意见 , 也不能参与竞买 , 应保持适当距离等待 。 如交易未成 , 商品被放回原处之后 , 方可上手与卖方再商谈 。
23、俗话说买的不如卖的精 。 一旦遭遇到吃药买错 , 当时或者近一两天退货的 , 买家必须在退还原物无损的情况下 , 另外扣除30%以上精神补偿费(也可称作交学费) 。 当然有的奸商死也不退货 , 你也没有办法 。 买家眼力不济 , 自然要付出代价 , 否则不会长记性 。 但这种黑店 , 路越走会越窄 , 说不定哪天就不见踪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