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 世界首富贝索斯“上天”,是情怀还是生意?你离太空旅行有多远?


太空 世界首富贝索斯“上天”,是情怀还是生意?你离太空旅行有多远?

文/苏舒
图/图虫创意
你要上天啊 , 终于不再是说说而已 。
近日 , 英美富豪们争先恐后地向天空进军 。 按照计划 , 北京时间7月20日晚9点 , 世界首富杰夫·贝索斯跨越卡门线 , 圆梦太空 。 而就在9天前 , 71岁的英国亿万富翁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乘坐维珍银河“团结”号太空船也成功到达太空边缘 。 在更早些时候 , 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则一直高调宣扬着其征服太空的愿望 , 并宣称将创造一种将人类带到月球和火星的宇宙飞船 。
飞天 , 不再只是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专属 。 不只是国外 , 国内的民营航天企业也逐渐在航天领域崭露头角 , 火箭发射 , 运载商业卫星……原本神秘的航天产业 , 也逐渐以商业化形式走到大众面前 。
国内民营航天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民营航天企业未来的商业化模式有哪些?未来国内是否也能将普通大众送上太空?
英美富豪纷纷“上太空”
太空旅行 , 要花多少钱?
6月12日 , 一位神秘买家以2800万美元的高价拍得“新谢泼德号”载人飞船的坐席 。 而与他竞争这一坐席的 , 是来自159个国家的近7600人 , 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 , 竞拍价格直接飙升至2800万美元 。
新谢泼德号的背后 , 是由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创办的一家商业太空公司——蓝色起源 , 而新谢泼德号的旅程也将是蓝色起源的首次载人飞行 。 这一次乘坐新谢泼德号的 , 还有杰夫?贝索斯和他的弟弟马克·贝索斯以及已82岁高龄的女乘客沃利·芬克 。 据蓝色起源公司称 , 这名神秘玩家因行程原因而无法搭乘这一次的新谢泼德号 , 但这一座席将会保留到未来 。
有意思的是 , 在蓝色起源大张旗鼓竞拍新谢泼德号座席后没多久 , 另一家商业航天公司维珍银河于北京时间7月11日晚 , 抢飞成功 。 而71岁的英国亿万富翁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也因本次随着“团结”号太空船升空 , 成为开启商业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
除了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 , 商业载人航天计划最为高调的 , 莫过于特斯拉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的SpaceX 。
尽管这三家同处于商业航天赛道上 , 却也各有不同 。 据了解 , 维珍银河将乘客送上的是距离地球80km的边界线 , 而这条边界线目前只被部分人承认为太空边界线 。
相反 , 此前一直异常低调的蓝色起源则坚持将乘客送上“卡门线”之上 , 即距离地面100km高度的太空边界线。 而SpaceX的龙飞船属于轨道飞行 , 龙飞船不仅会实现绕月飞行同时还会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一段时间总计大约10天 。 此外 , 马斯克一直坚持的最终目标是将人送至火星 。
太空旅游正越来越近 。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 , 到2025年 , 太空旅游市场预计将达到13亿美元 , 2020-2025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4% 。
在维珍银河“团结”号试飞成功之前 , 维珍银河就已经卖出了700张票 , 每张售价介于20万美元到25万美元之间 。 此外 , 维珍银河得益于“天空概念第一股”的名号 , 在2019年上市之初的四个月内股价涨幅达400% 。
卫星研发及应用服务商千乘探索CEO苗建全谈到 , 英美富豪纷纷“上天”的事件 , 对于国内外民营航天企业来说 , 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 正因为这些事件的热度 , 向更多的人展示了民营航天目前的技术实力和商业化探索 。
“在我看来 , 布兰森和贝索斯的‘太空旅行’噱头十足 , 因为布兰森甚至连卡门线都还没有越过 。 相对而言 , 马斯克的Space X在技术和工程角度来看 , 更有太空探索的价值 。 ”元航资本合伙人王新河谈到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布兰森、贝索斯和马斯克掀起了对民营航天企业的关注 , 民营航空把普通人送上太空 , 是一件极具商业价值的事情 。 ”
加速奔跑的国内民营航天产业
商业航天的火 , 已经烧到了国内 。 尽管目前被热议的仍旧是布兰森、贝索斯和马斯克三人的商业载人航天计划 , 但国内的商业航天企业也逐渐被关注 。
此前引发过一波商业航天企业热议的 , 还是在薇娅的直播间 。
2020年4月1日 , “带货女王”薇娅在淘宝直播间卖起了火箭 , 售价4000万元 。 据了解 , 当天在火箭链接上架后5分钟内就有800多人拍下定金 。 最终“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与薇娅相关方联系 , 确定了购买意向 。
薇娅此次带货的火箭 , 背后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2月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 公开资料显示 ,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中国航天三江集团主导 , 并吸收了大量社会资本的一家混合所有制企业 , 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商业火箭公司” 。 据了解 ,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成立的四年时间里已经成功完成了8次商业发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