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四 )


作为一名教师 , 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 , 必须不断学习 , 不断读书 ,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 , 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 我们只有自己拥有了广博的知识 , 创新的思维 , 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 , 能力突出的学生来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关于教育 , 至今还未曾读通一点皮毛 , 那就让我再一次次走进 , 从那里去寻找灵感 , 寻找智慧 , 寻找胸襟 , 寻找精神吧!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三)
手中捧着《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 ,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扉页 , 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 , 隽秀的字体 , 工整地排版 , 精美的包装印刷……所有的这些都在第一时间深深地吸引了我 。
魏书生老师的书我读过一些 , 《班主任工作漫谈》是当时我最喜欢的一本 , 我很庆幸自己在刚毕业的时候就读到这本书 , 他对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加之 , 在我毕业那年 , 对班主任工作的茫然 , 让我非常渴望能有一位名师指点我的工作 , 所以 , 对魏书生老师的书就更加爱不释手了 , 在阅读中 , 在学习中 , 潜移默化之间 , 对魏书生老师的理念更加深了一些理解 。今天拿到的这本书我也是怀着一种崇拜的心情再次去翻阅魏书生老师的书 。
如何做最好的教师?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所有人都知道 , 教师好做 , 优秀的的教师难当 , 更何况是最好的教师?国家的兴衰都寄托在教育上 , 教育是立国之本 , 是中国走向富国强民的一天康庄大道 , 教育不发展好来 , 国家无未来 。
陶行知先生说过“倘若当老师的 , 自己天天去研究 , 有所得的 , 即随时输入于学生 , 如此则学生受益较多 , ()即当教师者也觉得有无穷的乐趣 , 所以学生求学 , 固然要”学而不厌“ , 就是当教员的 , 要真正做到”学而不厌“ 。在老先生看来 , ”学而不厌“不仅仅是对学生的要求 , 同时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 。”学而不厌“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 , 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
俗话说”活到老 , 学到老“ , 在哪里学?如何学?在陶行知先生的着作里都有提到过 。学习 , 学习 , 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习 , 跟先生学 , 跟大众学 , 跟小孩学 , 跟朋友学 , 跟大自然学 , 也跟大社会学 , 要学的专 , 也要学得博 。正如《论语》云: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而我们的生活经验也恰如其分地告诉我们能者为师的道理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作为老师 , 首先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来学校的目的并不只是学好课本上的知识 , 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成为一个社会的人 , 一个合格的人 , 懂得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学问 。如果每一个老师都把这样一个理念深深刻在自己的脑海 , 并付诸实践的话 , 我相信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有所收获 。而我们目前的现状如何呢?大多数的课堂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及设计的教学程序等都定位在完成知识性的任务 。不会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质方面的要求 , 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 好好利用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资源 , 学生处于被动角色 。另外 , 在中国现有的教学过程中 , 许多老师都在不知不觉中维护自己的”师道尊严“ , 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要坐端正 , 双手平放在桌子上 , 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等等 , 这些都在不知不觉之中磨灭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与生俱来的那些活力 。作为教师 , 自己学 , 向可爱的孩子们学 , 教学才能相长 , 任何单方面的努力换来的都是遗憾 。要做到教学相长 ,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定位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 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 走出传统误区 , 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学习 , 在学中教 , 在教中学 , 引导学生的正确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