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我们的星球还能承受多久我们的破坏?】
北京看海 , 安徽看海 , 四川看海!---
内蒙古沙尘暴!
南方暴热 , 电力超负荷20%在运转!
我们的家园会在什么时候毁灭?
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定义在干洁的大气中 , 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 。 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 , 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 , 其数量和持续时间 , 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 。 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 , 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 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 。 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 , 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 尤其是人为因素 , 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 。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 , 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 , 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 , 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 , 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 。 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 , 其主要成分是氮气 , 占78.09%;氧气 , 占20.94%;氩 , 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 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 , 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 颗粒物: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 , 又称尘 。 硫氧化物: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 , 包括二氧化硫 , 三氧化硫 , 三氧化二硫 , 一氧化硫等 。 碳的氧化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 , 包括氧化亚氮 , 一氧化氮 , 二氧化氮 , 三氧化二氮等 。 碳氢化合物: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 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 其它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类 , 含氟气体 , 含氯气体等等 。 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 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从长远的观点看 , 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 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 , 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 , 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 , 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 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 , 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 , 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 , 致使地球气温上升 。 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 大气被污染后 , 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 , 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 , 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 , 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 。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 , 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 。 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 , 危害也最大 。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 , 慢性中毒 , 致癌三种 。 大气层保护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 , 甚至是全球性的 , 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 , 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 。 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 , 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 。 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 , 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 到了1987年 , 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 , 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 。 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 , 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 , 保护地球的“外衣” , 也保护人类自己 。 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 。 按照规定 , 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 , 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 。 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 , 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 , 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 。 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 , 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 , 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 , 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 , 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 , 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 , 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 , 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 , 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 。 二、酸雨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我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 , 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 这并非危言耸听 。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 , 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 , 它们进入空气中 , 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 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 , 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 。 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 。 酸性排放物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 , 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 。 在云内 , 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 , 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 , 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 , 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 。 在雨滴下降过程中 , 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 , 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 , 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 。 这些过程也就是降水对大气中气态物质的颗粒物质的清除过程 , 酸化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 。 大气尘埃最近的发现表明 , 酸雨是比原来的想象要复杂得多的一种现象 。 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了大气中存在着的碱化合物出乎意料地起着关键性作用 。 碱通过中和酸性污染物而对酸雨的作用进行抵消 。 我们发现 , 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大气中的酸性物质 , 掩盖了碱排放也已经有所下降这一事实 。 看来有许多因素正在减少大气中这些碱的含量 , 从而加剧了酸雨对生态的影响 。 具有讽喻意味的是 , 在这些因素中有几个正是各国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 大气中的大多数碱都能在称为大气尘埃的空中粒子中找到 。 这些尘埃粒子富含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矿物质 , 这些矿物质溶于水中就起碱的作用 。 大气尘埃粒子由多种来源共同形成 。 燃料的燃烧 , 以及水泥生产、采矿和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 , 都会产生含碱的粒子 。 建筑工地、农场和在未经铺砌的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会造成尘埃粒子 。 三、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 , 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 。 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 , 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 , 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 , 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 , 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 发现过程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 , 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 。 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 。 陆基探测仪和星载探测仪则执行遥测任务 。 这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 。 例如 , 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 , 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 。 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 。 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 形成机理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 , 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 。 此外还有:美国宇航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 , 根据大气动力学说 , 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 , 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 , 并因此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 通过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的主要观点:(1)南极\"臭氧洞\"是在南极春季特殊的温度和环流状况下由极地平流层云参与和非均相化学反应而引发产生的特殊现象 。 (2)极地旋涡等其它因素对气体成分输送的影响不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决定因素 , 而只能影响臭氧洞的强度 。 (3)太阳周期变化通过光化学反应对南极\"臭氧洞\"强弱的影响可以忽略 。 四、水污染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 使水受到污染 。 “水污染”的定义: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 , 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 , 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 , 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 , 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 。 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 。 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
推荐阅读
- 北极熊为什么不吃企鹅?因为北极的“企鹅”被人类吃灭绝了
- 为了更多的氧气,连身体都退化了,还有哪些生物会为进化而退化?
- 南极“黑金”:30万颗陨石的“冰原金矿”,中国是后起“黑马”?
- 一流的组织,都掌握了这个生态密码
- 地球怎么了?撒哈拉沙漠下雪,澳洲50℃高温,南极冰山融化
- 振奋人心!人体冬眠开关被发现?人工冬眠技术或能穿越未来(上)
- 69年前,有人预言“埃隆”是火星领袖,马斯克:这就是命
- 南极不冻湖未解之谜:有人认为冰层下有可能存在外星人的秘密基地
- 每年被吃掉3亿吨,南极磷虾会被吃完吗?动物学家称为地球BUG
- 鲸鱼明明产了大量排泄物,粪便价值却还是很大,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