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 我们的星球还能承受多久我们的破坏?( 三 )


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 , 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 , 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 , 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 。 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 , 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 , 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 , 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 七、生物多样性变化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 ,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 。 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十分宽泛 , 即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 还包括生态适应性、形态、生理生态多样性等广泛的内容 。 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 , 人类社会逐步扩张 , 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 , 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 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 据估计 , 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 砍伐森林对世界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 。 大部分生物很难离开它已适应了的环境 。 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热带雨林区 , 但是现在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快的破坏 。 实际上 , 世界上所有的天然森林都受到严重威胁 。 程度最轻的是雨林被单一的经济林所代替 , 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已因侵蚀而被破坏成了贫瘠的灌丛地 。 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 , 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 , 按照这个速度 , 5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天然森林了 。 开垦草原北美的许多草原已经或多或少地消失了 。 在非洲 , 由于要解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粮食问题 , 人们正在大量焚毁有丰富动物资源的热带草原 。 在干旱地区采用传统农业方法既不可靠又危险 。 为开垦中亚内陆干草原所做的努力 , 已经遭到了许多不幸的挫折 。 排干湿地沼泽湿地不仅是生物的生活环境 , 而且在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它可调节河流的流速 , 改善地下水的补给 。 但是为了发展工业和建筑住房 , 许多湿地不是被排干就是蓄满了水 。 试图把湿地转变为耕地 , 结果常常是土贫产低 。 城市化发展城镇发展于良好的农业区 , 而都市化常常意味着为建设住宅、街道和停车场而牺牲耕地 。 这样耕地就变成了不能出产生物的废地 。 从自然或经济的角度来看 , 这样的土地很难再恢复成农田 。 动物灭绝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 , 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 。 威胁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欧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 , 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 。 许多濒临动物已难以挽救了 , 而另外一些若能受到保护尚可幸存 。 八、赤潮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 ,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 , 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 。 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 , 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 水体污染日益加重 , 赤潮也日趋严重 。 赤潮的成因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 , 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 , 至今尚无定论 。 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 , 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 , 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③环境条件 , 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 。 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 , 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 , 硅藻有24种 , 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 赤潮的危害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 , 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 。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引起海洋异变 , 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 , 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 , 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 , 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 , 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 九、水土流失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 , 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 。 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 , 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 , 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 , 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 水土流失概述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 , 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 。 在自然状态下 , 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 , 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 。 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 , 也称为地质侵蚀 。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 , 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 , 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 , 流失过程加速 , 即发生水土流失 。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 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 。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 , 面上有扩大 , 治理赶不上破坏 。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 。 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 , 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 , 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 , 涉及近千个县 。 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 , 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 , 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 水土流失危害土壤肥力下降 , 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 。 水库淤积 , 河床抬高 , 通航能力降低 , 洪水泛滥成灾 。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 在高山深谷 , 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 , 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