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进校园广播稿

为政清廉的诸葛亮
诸葛亮功劳盖世 , 权倾天下 , 然而毕生不受不污 , 廉洁自律 。他的高风亮节 , 让人感动至深 。
在《又与李严书》中 , 诸葛亮说:“吾受赐八十万斛 , 今蓄财无余 , 妾无副服 。” , 也就是讲 , 他家里没有存款 , 妻子连件像样的换洗衣服也没有 。
而在《自表后主》一文中 , 诸葛亮写到:“初奉先帝 , 资仰于官 。不自治生 。今成都有桑八百株 , 薄田十五顷 , 子弟衣食 , 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 , 无别调度 , 随身衣食 , 悉仰于官 , 不别治生 , 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 , 不使内有余帛 , 外有赢财 , 以负陛下 。”这其实是诸葛亮的一份家庭财产申报单 。“桑八百株 , 薄田十五顷” , 按照汉代和三国时期的官俸制度 , 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妻舅叫阴识 , 家有四千七百余顷 , 比诸葛亮多出45倍 。“子弟衣食 , 自有余饶” , 是指诸葛亮的家人在黄氏带领下从事种植和蚕桑等农事活动 , 可保温饱无虞 。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 , 自然靠官俸维持 。而“不别治生 , 以长尺寸” , 显然是指俸禄之外 , 没有别的生计 , 不搞经营 , 也不依靠别的收入发财致富 。
诸葛亮病危时 , 立下遗嘱:死后葬在汉中定军山 , 丧事力求节俭 , 依山为坟 , 墓穴只须能放一口棺木 , 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 , 自己也只穿平时便服 。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要求 。
“内无余帛 , 外无赢财” , 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动实现了他清正廉洁的理想 , 他的廉洁自律 , 在蜀国官吏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史载 , 他任用的官员 , 大多勤于政事 , 廉洁自律 。例如 , 名将姜维 , 住宅十分简陋 , 家里也无多余的钱财;而邓芝不仅生活俭朴 , 家无私产 , 连妻子也“不免饥寒” , 死时 , 也是“家无余财” 。
父清 子廉的胡质、胡威
三国及西晋初期 , 胡质、胡威父子俩都以清廉著称于世 。
在曹操当政时 , 胡质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吏 , 日后他之所以官职显要 , 既不靠逢迎拍马 , 也不靠贿赂开路 , 而是靠自己的清正廉洁和勤勉政绩 。魏文帝曹丕在位时 , 胡质任东莞太守 , 他在东莞九年 , 政通人和 , 上下称颂;到荆州任刺史后 , 他的政绩依然卓著 。他任职之处 , 形成了“广农积谷 , 有兼年之储”的富庶局面 。公元250年 , 胡质病逝时 , “家无余财 , 惟有赐衣书箧而已 。”朝廷思其一生为官清廉 , 体恤民情 , 特下诏褒奖其清廉品德 , 并“赐其家钱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