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 20年花费约350亿,中国为何大力发展空间站?回报真的很高( 二 )


另外 , 目前中国天宫号空间站距离地球轨道高度约为400公里 , 虽然觉得和地球距离不算太遥远 , 但是已经进入了失重的外太空环境 。 很多培优的农作物种子 , 以及需要在失重状态下进行的有关研究项目 , 都可以在空间站进行 。 这将为造福地球上的农业生态和科技进步 , 做出积极的贡献 。
再说为什么不能在地球研究 , 这就要提到我们国家 , 其实已经把空间站作为长时间有人员驻留的 , 力求成为航班通勤模式 , 地月经济的值班岗 。 而且中国进行航空科研和深空探索的最终目的 , 并不是美国担心的军事部署 , 而是地月经济采矿的宏伟目标 。 中国计划未来通过空间站 , 建设月球经济区 , 预计产值达到10万亿美元 。
【航天|20年花费约350亿,中国为何大力发展空间站?回报真的很高】简单说中国就是要从自己的空间站这个车站 , 乘坐组装后的宇宙飞船 , 直接飞到月球上去采矿 。 美国和苏联的航空探测器 , 都是在月球正面着陆 , 而中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 , 却于2020年精准地把目标设定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
因为月球富含多种矿藏 , 尤其是具有地球上非常稀有的氦3 , 而中国在绕月工程中探测到月球表面土壤中氦3含量非常丰富 , 勘测到储量至少有上百万吨 。 中国科学家目前正在攻克一个尖端课题 , 即如何安全建立核聚变实验堆 , 研究氘-氦3参与的核聚变转换为发电能源 。
简单地解释一下 , 如果核聚变发电 , 能够商业化运作 , 未来通过科技手段 , 把氦3运回地球 , 每8吨的氦3就能够供应全中国14亿人口一年的电源使用 , 而月球百万吨的氦3 , 转化为电能 , 可以为全球人口持续供应几千年的能源 。
这对于因为发电等日渐污染严重的地球来说 , 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福音 。 所以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日以继夜、呕心沥血地在实验室里工作 , 不仅把天宫空间站设计建造的梦想成真 , 让十四亿中国人扬眉吐气 , 还能为节约地球能源 , 保护自然环境 , 造福全人类做出杰出的贡献 。
再来说一说 , 为什么大力发展空间站 , 回报会很高 。 其实我国20年航天科研才投入350亿人民币 , 并且这些资金国家拨款只是少部分 , 大部分是包括了航天总局的科研人员们 , 接单国外的商业发射卫星业务解决的资金来源 。 而且我国科研人员爱国敬业 , 殚思竭虑 , 克己奉公 , 为了节约和提升效率 , 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奉献和辛劳 , 每次发射任务成功率都非常高 。
不像美国建造的国际空间站 , 13年里仅失败的发射次数就达到了几百次之多 。 损耗的资金成本总额非常惊人 。 而且仅在2011年美国投入航天资金就达到了折合人民币接近1000亿 , 远远超过了我国的航天科研投入 。 中国科研人员用惊人的中国效率 , 创造并实现了伟大的航天梦想 。
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 不仅利国自强 , 还对经济建设也有推动作用 , 促进了很多高科技企业的利民应用 , 比如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星导航系统 , 2020年的产值就达到了4千亿人民币 。 还有很多航空科研中产生的高科技专利技术 , 比如为飞船返回舱减震的气囊技术 , 如果未来应用到航空和高空救援抢险救灾等项目 , 将会大大提升救援成功率 , 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
天宫空间站的各部分组装对接将在2022年全面完成 , 届时每次三人值班驻留在轨道之上 , 从遥远的太空守护着我们的国家和地球 , 期待中国航天事业的突飞猛进 , 作为国人由衷骄傲和自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