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 宇航员上到宇宙后,会有什么生理变化?不仅脸变大甚至可能还会“晕船”!宇航员需要克服的困难原来这么多


宇航员 宇航员上到宇宙后,会有什么生理变化?不仅脸变大甚至可能还会“晕船”!宇航员需要克服的困难原来这么多
文章图片

宇航员 宇航员上到宇宙后,会有什么生理变化?不仅脸变大甚至可能还会“晕船”!宇航员需要克服的困难原来这么多

\">
【宇航员|宇航员上到宇宙后,会有什么生理变化?不仅脸变大甚至可能还会“晕船”!宇航员需要克服的困难原来这么多】原来宇航员在宇宙中 , 脸会比较肿 , 甚至可能“晕太空船浪”?除了我们知道的好处(可以让你“长高”) , 微重力状态对宇航员的健康又有什么影响?
看看以下的图片 , 有没有留意到这几位宇航员有什么共同特征?
上图是太空任务宇航员升空前的模样 , 下图是他们进行太空任务第一日的模样就是他们的脸部都明显比在地球时胀了很多 , 为什么呢?这可并不是他们的太空伙食好 , 是因为:
“胀脸鸟腿”综合症原来在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会令胸腔膨胀 , 使得胸腔内压力减低 , 使得心脏膨胀 , 身体的血液由下肢重新分配到头部与躯干 。 在太空中 , 下肢中约10%的水份会重新分配到上身 。 因此宇航员都脸都是胀胀的 , 腿则会缩小了 , 这个现象被称为“胀脸鸟腿”综合症(“puffyface–birdleg”syndrome) 。
心房膨胀会刺激ANP的分泌 , 也会抑制身体的RAA(renin-aldosterone-angiotensin)系统 。 这两个荷尔蒙系统是控制血压的重要系统 , 而这些荷尔蒙变化令肾脏排出更多水分与盐份 。 研究显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首24小时内已经会减少17%的血浆容量 。
更有趣的是 , 原来太空的微重力状态会令人贫血 。 原来当血浆容量减少 , 红血球变浓 , 血比容(haematocrit)上升 。 肾脏侦测到这变化 , 就会减少红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 , 一种刺激红血球制造的荷尔蒙 。 红血球制造因此变少了 , 宇航员回到地球时就可能出现贫血 。
不少宇航员刚回到地球时都会出现头晕、心跳加速等症状 , 甚至因此而站不稳 。 原因就是血浆容量下降 , 令心脏跳动时打出的血液(学术上称为心搏排血量strokevolume)减少 , 打到脑部的血液不足够 。 这时宇航员只要多喝水 , 身体应该就可以慢慢调节地球的重力 , 控制血压的荷尔蒙系统及血浆容量也会慢慢恢复正常 。
“晕太空船浪”在上到太空的开始一至两天 , 不少宇航员都会出发头晕、恶心、作呕作闷等的症状 , 简单来说就是“晕太空船浪” 。 幸好这些症状大多在几天内就会消退 。
“晕太空船浪”与我们平常晕车浪或者晕船浪的原理大同小异 , 都是因为眼睛与内耳的平衡器收到的信息有冲突 , 令大脑的混乱而产生的 。 例如我们在乘车时看书容易晕车浪 , 因为眼睛在看书时 , 收到的信息是静止的 , 但内耳的平衡器却感应到汽车在移动 , 这个冲突就令大脑混乱而产生晕车浪 。
而在太空中 , 低重力使得上下的概念失去了 。 对于习惯了地球重力环境的大脑来说 , 就更加混乱了 , 所以才会有“晕太空船浪”的问题 。 有趣的是 , 当宇航员回到地球 , 脚踏实地时 , 早已调节了太空微重力环境的大脑可能又会重新混乱起来 , 于是又会重新“晕浪”一至两天 。
肌肉与骨骼流失太空环境对我们身体各个系统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影响 , 但其中一个影响得最严重的系统一定是肌肉与骨骼 。
需知道我们下肢及背部有不少肌肉都是用来抵抗重力的 , 当我们到了一个重力很少的空间 , 这些肌肉缺少了刺激 , 很容易就会萎缩 。 曾有文献记载 , 一位宇航员在经过6个月的太空任务后 , 小腿肌肉容量流失了20% , 而爆炸力则足足减少了一半 。 因此大家时常见到宇航员在太空做运动 , 其实就是为了锻炼肌肉 , 减少肌肉萎缩 。
同样地 , 负责负重的骨骼如果缺少了重力的刺激 , 也会出现显著的流失 。 严重的话更可能令宇航员提早出现骨质疏松 , 甚至骨折 。 另外 , 由于过多的钙质经肾脏流失 , 所以宇航员罹患肾结石的风险也会增加 。
视力模糊
有不少宇航员在回到地球后都出现视力模糊及远视加深的情况 , 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人员为了研究这问题 , 为受影响的宇航员检查眼睛 , 他们发现宇航员眼睛有视盘水肿(opticdiscoedema)及棉絮状斑(cottonwoolspot)等的变化 , 这些变化跟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上升时发生的变化甚为相似 。
于是科学家推断重力减低使得血液及脑脊液(intracranialpressure)转移到头上 , 令颅内压上升 。 另外 , 太空舱里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都有可能导致颅内压上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