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改革|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
自从农村信用社开展改革工作以来 , 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 支农资金实力明显增强 , 产权制度也进一步得到完善 , 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现状、作法和存在的问题 , 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网23http://
一、改革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
多年以来 , 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晰 ,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 管理责任不落实 , 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法人为单位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 , 关键就是要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市场主体 , 实现“谁出资、谁管理、出了问题谁负责”这一目标 。这就要求股东在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出资额来清偿债务 , 股东享有所出资产的收益权 , 企业由出资人或其雇用的经理人员来经营 。按照市场经济理论 , 产生这种效应的前提是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组合 , 而非政府行政主导 。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 , 使其自建社以来的所有改革均是政府行政主导的结果 , 社员投入资本的增多并不意味真正获得更多的表决权和管理权 , 使社员没有增加股本金份额的动力 。目前 , 股本金补充仍处于被动引导而非主动增资的局面 , 导致农村信用社股本金经过多次的清产核资和改革规范都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意义 , 这种非真正意义上的“股权”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
(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 , 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 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 , 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 。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 , 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 ,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 , 股东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 “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 。
(三)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
由于长期受“官办”思想和国有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影响 , 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上形成了“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的痼疾 , 难以实行有效的正向激励制度 , 相当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 员工素质普遍偏低 , 与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 在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内控管理上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力差、风险控制力弱等问题 。
推荐阅读
- 工作计划|农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模板
- 工作计划|农村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
- 父母课堂读后感|《关于体育课堂改革》读后感
- 语文教学通讯读后感|《新基础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读后感
- 解读政府工作报告:改革和民生是亮点
- 农村信贷题材小品剧本---金懒汉的春天
-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持词(农村版)
- 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心得体会(学生版)
- 新型农村社区|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 培训班主持词|在新农村建设妇女创业致富技能培训班上的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