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综述
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 减少对人的伤害 。 许多实验 , 都是需要先进行动物实验 , 之后才应用到人 。
在太空探索的初始阶段 , 我们对太空环境还有许多未知的地方 , 我们也不知道人体是否能承受火箭升空时的巨大压力和噪音振动 。 这时 , 动物实验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
太空犬莱伊卡
在冷战时期 , 美国和前苏联为了进行太空竞争 , 都致力于发展航空航天 。 前苏联为了顺利将人送入太空 , 在这之前先进行了动物实验 。
1957年11月3日 , 斯普特尼克 2 号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宇航员” , 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莱伊卡 。
在送动物进入太空时 , 我们要怎么选择合适的物种呢 。
首先 , 在进入太空前 , 需要对动物进行训练 , 那么我们就需要选择一种可以听懂人们指令的动物 。
第二 , 火箭升空时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 为了保证存活 , 就需要选取生命力较强的动物 。
第三 , 为了与人更可能的贴近 , 我们需要在哺乳动物中进行选择 。
综合以上三点 , 最终 , 科学家将目光放在了流浪狗身上 。 由于太空舱的体积有限 , 流浪狗的体重最好低于10千克 。 为了能够应对基地的高强度训练 , 狗的年龄处在青壮年期 。 而莱伊卡刚好就符合了所有的要求 。
与莱伊卡一同入选的还有其他流浪狗 。 在被选中后 , 他们被统一的送进基地接受训练 。 虽然结束了流浪的日子 , 伙食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 但是未来却仍然是未卜的 。
在斯普特尼克2号发射前期 , 莱伊卡在一众受训犬中脱颖而出 , 被选择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生物 。
斯普特尼克2号
斯普特尼克2号是地球上第二颗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的卫星 , 同时也是第一颗携带生物进入太空的人造卫星 。 但是斯普特尼克2号的主要任务只是将生命运送入既定轨道之中 , 它并没有返回地球的计划 , 也就是说 , 这注定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 。
斯普特尼克2号重达508千克 , 在卫星中是名副其实的“胖子” , 这昭示了前苏联在卫星运载重物中的能力 。
它的主体部分由三个圆锥形的单元构成 。
其顶部是实验室 , 主要搭载各种实验仪器 , 用来测量太阳的X射线和紫外线辐射以及宇宙射线 。
中部是一个球状体 , 主要负责为卫星提供能量以及向地面传递信息 。 它搭载有卫星设备和天线 , 其内部安装有蓄电池组和无线电发射机等仪器设备 。
它的最下方就是一个生活舱 , 我们的莱伊卡就生活在其中 。 生活舱近似于半径为32厘米 , 长为80厘米的圆柱体 。 在它的顶部安装有通风扇用来控制舱内温度 。
在舱的两侧有两个安装有过氧化钾板的大隔间 , 用来保持舱内的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氧气间的转化 , 为莱伊卡的生存提供氧气 。
即便如此 , 里面的氧气也最多只能维持莱伊卡7天的生存 。 在生存舱中还安装有监控设备 , 用来观察莱伊卡的状态 。
为了纪念10月革命40周年 , 应前苏联主席克鲁晓夫的要求 , 将生物发射到太空中的计划提前到了1957年 。 也就是说 , 设计斯普特尼克2号的时间大大缩短 , 也由于时间仓促 , 设计师根本没有时间设计返回舱计划 。
莱伊卡之死
斯普特尼克2号中的氧气只够莱伊卡生存7天 , 所以在一开始 , 研究人员就只在生活舱为莱伊卡准备了7天的食物 , 并且在最后一份食物中加入了剧毒 。
根据当时苏联的报告 , 由于舱内的氧气不足 , 在升空的第七天 , 莱伊卡被实施了安乐死 。
推荐阅读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全球最强太空望远镜就位!斥资100亿,将探索135亿年前第一批行星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美国碰瓷也没用!中国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后,太空又传来好消息
- 断肢能重生?科学家用药物使青蛙断肢重生!什么原理?人行不行?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
- ?人类需要用新颖的通信方法、工具和技术来搜索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