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如何保持创新力?贵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如何?产品有哪些独特的护城河和壁垒?
代红久:凯地创新根基在于人才储备和长远战略方向不变 , 站在行业热点方向布局创新并高效执行 , 凯地特别重视IP保护力度和广度;凯地目前研发投入占公司投入60%以上;凯地产品的独特性聚焦在特异性的靶点开发和差异化适应证选择 , 通过合成生物学新药研发技术平台 , 全流程开发下一代实体瘤CAR-T , 其中包括单靶向、双靶向及通用CAR-T , 同时凯地也布局了CAR-TIL、CAR-NK、CAR-MO及AAV9平台基因治疗产品等管线 。 目前我们的核心管线专利分别获得中美首个专利授权 , 凯地已申报专利近30余件 , 授权专利近10件 。
本刊记者:您如何看待贵司所处的市场?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 这一赛道未来的胜出者 , 您认为应具备哪些素质 , 贵司拥有哪些?
代红久:凯地目前所处的市场是非常巨大的 , 因为全球每年这个实体瘤发病的人数超过了1200多万 , 中国近500万 , 占了全球的将近一半 , 凯地的市场是中美两个市场 , 我们聚焦的实体瘤 , 如肝癌胶质瘤结直肠癌胃癌和胰腺癌 , 都是大的病种 , 或者是恶性实体瘤肿瘤 , 临床基本上无药可用的现状 。
我们开发的fast-in-classKD-025和KD-182等核心管线 , 目前已经在中美获得专利授权 , 对于如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 首先是技术创新和快速临床转化 , 前者我们利用凯地自主先进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新药研发平台已开发多款实体瘤一类CAR-T , 具有自主的IP权益 , 同时在适应证上差异化竞争 , 目前正在通过合作方式快速推向临床 , 在激烈竞争中处于第一梯队 。
这一赛道未来的胜出者具备哪些素质?我认为首先是创新的能力 , 这个创新实力不是说一天两天 , 而是长期的 , 持续的创新的能力 , 我们的合成生物学新药研发平台具备高效开发下一代实体瘤CAR能力 。 另外就是快速临床转化的能力及强大的产能和强大的商业化团队 , 这是非常重要的 。 凯地目前在创新实力和快速临床转化上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 我们已经申报数十项专利并获批授权专利近十项 。
同时我们也在江北建立了GMP研发中心 , 满足从CDE对IND申报涉及的质粒、病毒、CART全流程制备需求 。 未来我们可能会在合适时机筹建凯地CMC产能 。 就商业化这块 , 我们考虑的更多的是合作 , 通过战略合作快速推进其在多个区域中心布局临床研究中心 , 目前我们的IIT也是这样布局的 , 同一个批次产品 , 在多个中心同时上IIT临床 , 算是一个前瞻性的推广 。 从当前的成绩看 , 您认为 , 贵司还有哪些短板亟待补充?主要还是资金加持和人才储备 。
本刊记者:这一行业未来一两年内 , 还有哪些机会和挑战 , 有哪些痛点亟待弥补?
代红久:技术上已经到一定临界点 , 更多还是工艺和临床研究突破 , 挑战还是CMC和商业化 , 目前无论是个体CAR-T还是异体CAR-T CMC产能和商业化阶段临床标准化管理是比较大挑战 , 需要前瞻思考相应措施和方式方法 , 是自主还是合作都是潜在方向 。
本刊记者:是何种因素 , 使得贵司走到如今的市场地位?核心技术的突破?全新的商业模式?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核心团队的快速成长?
代红久:目前主要还是技术上的突破和差异化适应证的选择 , 凯地独特自主合成生物学新药研发平台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 国际上也鲜有公开报道 , 另外凯地聚焦肿瘤特异性靶点 , 重点布局实体瘤下一代CAR-T、CARNK、CAR-MO和AAV9平台基因治疗等 , 主要核心管线IP获得中美授权 , 具备独一无二的护城河壁垒 , 处于市场第一梯队地位 。
本刊记者:当前 , 贵司的团队建设如何?未来有何规划?
代红久:目前凯地团队处于成长阶段 , 未来两年内计划打造一支国际化专业背景60-80人研发、临床及商业化管理团队 。
本刊记者:目前 , 贵司融资情况如何?在选择机构时 , 有哪些标准和逻辑?是否有上市时间表?
代红久:目前正在推进B轮 , 在选择机构是更看重是彼此潜在长期合作可行性及机构专业背景 , 因为CAR-T细胞治疗是非常专业赛道 , 不仅需要资金长效加持 , 同时资源整合也很关键 , 目前暂无上市时间安排 。
推荐阅读
- 假如存在二维生物,他们如何辨别所处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 又靓又能做科研,这位博士小姐姐,发完Science发Nature!
- 微波技术在许多的量子平台上无处不在,并且可以精确控制和读出量子态
- 什么是磁层,在哪里?
- 我国将造新一代“观天神器”爱因斯坦探针,超强视力可让黑洞现形
- 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可以预知冬季的气候
- 假面骑士Revice第21话,火山龙vs蜘蛛骑,腰带被夺取,章鱼哥变身
- 38亿光年外发现罕见「五重奏」,空间强烈扭曲,爱因斯坦又对了?
- 想吃健康的“垃圾食品”?科学家:可以用X射线照一下
- 早年:不明飞行物曾冲向国际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