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感悟|支教调研感悟(理性的分析学习篇)
这是我第一次连续好几天的支教生活,去之前社长给我安排的主要任务是让我和另外两名队员,去村里调研,他说调研主要是了解情况,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调研的根本 。由于主要任务是调研,在教课方面安排的是活动课 。下面我就从支教和调研两方面,说一下我的一些感悟 。
关于支教
首先,我想说一下为什么要去支教 。以前我认为支教是伟大的,认为去贫困地区支教了,就显得自己很伟大 。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认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是可怜的,有一种同情心在里面 。但就像老师说的,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同情别人呢?你就比别人高一等吗?之前到博深希望小学的三次支教,也让我改变了想法 。我们总认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是自卑的,但真的是这样吗?当我看到孩子们上课积极自信的回答问题的时候,礼貌大方的和我们打招呼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是错误的 。自卑不是贫困地区孩子的一个普遍现象 。只是个别孩子,因为某些原因,才会有的 。他们和我们这儿的孩子没什么区别,所以不应该以同情的眼光去看他们 。支教不是因为他们可怜,那为什么要去支教呢?支教是去给那里的孩子带去新事物,激发他们走出山区,为理想奋斗的动力 。这是我认为的 。山区的孩子,可能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很少接触和见识外界的一些事物,我们就是要将外界的一些事物带给他们,拓宽一下他们的视野 。比如,太极拳,军体拳,手工制作,舞蹈,科学实验,歌曲,礼节,书法等 。加之,山区的孩子,可能相互之间的竞争并不是那么强烈,当然并不是说非得有竞争才好 。只是说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缺少学习的动力,如果我们能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那就好了 。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根本还是在于自己,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走出山区的想法,如果真能做到,那就不虚此行 。
再说一下,教课 。支教根本上还是在于教课,老师讲授,学生学习 。所以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位老师 。课堂纪律,大方自然是必需的 。在之前的支教的活动中,总感觉无法引着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该怎样去正确的引导学生,也是缺乏教学经验 。为此,我专门听了一下当地老师的课 。发现那儿的老师不用多大的力气,就能很好的管理学生 。结合自己的情况,简单分析了一下,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不知如何使用鼓励性的,批评性的,建议性的,过渡性的话语 。二,不知如何管理课堂纪律 。三,缺乏自信 。(由于自身局限,并不能很好的具体阐释,就只是简单的列举一下) 。
好,关于支教就说到这儿吧 。下面说一下调研 。
关于调研
推荐阅读
- 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读后感
- 感悟生命读后感
- 斑羚飞渡读书感悟
- 人生感悟格言大全
- 人生感悟哲理格言
- 关于生命感悟的格言看作是你生命的小结
- 人生感悟经典格言你永远要宽恕众生
- 人生格言及感悟
- 读文化苦旅有感|一点感悟——读《文化苦旅》有感
- 思悟偶得读后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读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