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 人类高质量男性怎么就火了?为什么全网都在模仿他?( 二 )


人们对人类高质量男性求偶视频的吐槽同理 。
不难看出 , 徐勤根列出的高质量男性关键词 , 不仅多数来自精英群体的独有特征 , 也大多是主流观念中 , 人们对优秀的定义:高收入、出国留学、英语好、智力高、有领导能力 。
这些“高质量”特征不仅为精英们的事业带来资源霸权 , 也随之被带到“求偶”事件中 , 形成另一轮压迫 。
也因此 , 长期受到主流规训且并未成为少数精英的年轻人 , 对精英文化有着强烈的仇视感 , 一旦有机会对精英文化进行反抗 , 就会前呼后拥积极的参与 。
某种程度上 , 人们对“人类高质量男性”的嘲笑、调侃 , 以娱乐的方式消解了其中的价值评判体系 , 实现了一次对权威的反抗 。
第二轮传播高潮——模仿、恶搞、狂欢与此同时 , 以模仿为主的“人类高质量男性”二次创作视频层出不穷 。 随着模仿视频越来越多 , 模仿脱离了原视频的内容 , 娱乐性强化 , 变成一场全民狂欢 。
1967年 ,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引入了“模因”的概念:一个能自我复制和经受自然选择的文化传播单元 。 人类高质量男性的全网模仿 , 本质是一种模因的传递 , 我们从模仿者和围观者的角度 , 分析了这场模仿狂潮的原因 。
模仿门槛低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 , 在互联网上 , 人们只要挑选相似的衣着造型、摆好姿势 , 再放一首BGM就可能获得极高的热度 , 任何人都具有独立的展示空间 , 并通过模仿获得关注与认同 。
有短视频博主总结出高质量男性的姿势 , 步骤清晰 , 简单易上手:
双腿岔开与肩同宽 , 上半身保持直立;脚尖朝右 , 屈膝 , 手插口袋;与此同时 , 胯部自然而然地向左顶出去 , 脸上露出沉(油)醉(腻)的表情 。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短视频平台赋权
在传统媒体时代 , 表达自我的权利仅仅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
但互联网为所有网民赋予了平等的话语权 。 无论你是明星还是素人 , 处于什么阶级 , 有钱与否 , 在短视频平台 , 每个人都有机会当上十五秒钟的名人 。
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中 , 划分了两个世界 , 第一世界是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 , 第二世界则是狂欢广场式生活 , 阶级、财产、门第、职位、等级、年龄、身份、性别的界限被打破 , 国王可能被打倒在地 , 小丑也能被加冕成王 。
网络解构了等级权威 , 为普通人提供了通往狂欢世界的通道 。 在短视频平台上 , 每个人都能暂时抛开现实中的差异 , 嘲弄、模仿、恶搞 , 自我展演并成为焦点 。
通过模仿进行个性化表达
我们发现 , 在二次创作的视频中 , 除了惟妙惟肖模仿原视频 , 还有许多人只保留了原视频的一部分特征 , 譬如发型、妆容、说话语气、站立姿势 ,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个性赋予 。
有人以油腻出圈 , 创作《人类高质量油男》 , 有人由此衍生出《人类低质量男性求偶视频》 , 还有人玩起性转版《人类高质量女性求偶视频》 。
(图片来源:B站【油柿鬼鲛】人类高质量油男)互联网的传播和低门槛属性 , 为二次创作提供了便利 。 模仿不停留在对已有事物的刻板再现 , 更多的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加入模仿者的个人风格与元素 , 然后再次传播 。
在这种情况下 , 模仿仅仅是一种类似“追热点”的途径 , 个性化的表达、人设的强化才是目的 。
模仿是流量密码
事实上 , 在这场二次创作狂潮的后半期 , 对人类高质量男性的模仿已经成为了一种流量密码 。
不仅素人网红紧追热点夸张模仿 , 进行一波流量乃至财富的收割 。 明星也下场模仿 , 毕竟 , 保持“5G冲浪”和敢于拉下面子模仿的“接地气” , 都是增加人设好感度的途径之一 。
在这种层面上 , 人们对高质量男性的模仿已经脱离了视频的原有内容 。 模仿者们更注重的不是现实中的“人类高质量男性”如何如何 , 而是能够上传至网络吸引关注的“人类高质量男性”的奇观化影像。
于是由此形成一种吊诡的现象:人们以奇观化的方式认识现实、进入现实, 最后忽略现实 , 沉迷于虚拟世界中的的奇观里 。
此外 , 除了模仿者 , 围观者也是构成这场狂欢的重要组成 , 他们并不参与实际模仿 , 在屏幕前 , 花费时间和精力对此浏览、点赞、转发 , 贡献狂欢流量 。
娱乐至死的行为逻辑
如果说 , 最初的人类高质量男性求偶视频无心栽柳 , 无意中完成了一次大众情绪的点燃 , 那么后续的恶搞、二次创作 , 则都是模仿者们针对大众共鸣点、笑点的精确计算与设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