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 人类高质量男性怎么就火了?为什么全网都在模仿他?( 三 )


你以为自然流露出的喜、怒、哀、乐 , 其实是制作者事先将一套先行的秩序和理性原则植入短视频中 。 当你观看时 , 会不自觉地进入这套提前设计好的系统 , 并产生反馈 。
出于内在的娱乐需求 , 人们会更愿意享受这种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获得快感的精神大餐 。
我们发现 , 在原视频的评论下 , 不乏高赞评论对这则视频中的精英凝视进行抨击 , 还有人对男主角发布视频的目的产生警惕 。
(图片来源:B站《人类高质量男性求偶视频》评论区)【短视频|人类高质量男性怎么就火了?为什么全网都在模仿他?】但对于各种娱乐化的二次创作视频 , 评论区几乎只剩下满屏的“上头”和“哈哈哈” 。 人们在笑声中得到自我宣泄和自我满足 。
同时 , 笑声也逐渐吞噬理性思考、吞噬辩证思维 。
所谓的娱乐至死 , 指的不是肉体的死亡 , 而是思考的终止 。
写在最后:在《童年的消逝》里 , 尼尔·波兹曼提出“消逝的童年”概念 , 在他看来 , 成年人 , 就是指具备阅读能力的人;儿童 , 则是指不具备阅读能力的人 。
随着网络的出现 , 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 在碎片化、浅层次、无脑快乐为主的短视频面前 , 儿童不需要阅读能力就可以了解到成人世界的一切 。
也因此 , 尼尔·波兹曼对娱乐至死的担忧 , 不是儿童过早进化为成人 , 而是成年人退格为儿童 。 当人们的世界充满了即刻的、快速的、密集式的快乐 , 万物皆可狂欢 , 现实世界变得魔幻 , 成年人也随之消失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