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教制度|劳教场所HIV防治管理思考( 二 )


三、强化医疗设备投入力度,是抓好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必备条件 。通过对A监狱、B劳教所的实地考察学习和对我省各所实际情况的了解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要抓好劳教场所的HIV防治工作,没有规范化的医疗设施和专业性的技术力量所支撑,是无法保障HIV防治工作健康运行的 。而我省现阶段各劳教场所的医技力量及配套设施的的确确还很薄弱,相当数量的所没有设立专门的传染科和传染病治疗室,其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仅能勉强应付一般劳教人员的常规性简单治疗 。不难设想,如果不能即刻强化劳教场所医疗设施投入力度,健全相应的隔离设施,带菌者与非带菌者继续保持同住一所管理和矫治,很难保证不发生相互间的交叉感染,乃至直接影响劳教场所的安全与稳定 。要改变这种现象,以适应HIV劳教病员防治工作的需要,只有强化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大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购置必要的医疗设备,将HIV病毒携带者进行系统化的防护和治疗,集中对HIV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医疗废品和生活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规范化的处理,以切断艾滋病在所内蔓延传播的渠道,最大限度地提高劳教场所应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综合能力,才能真正发挥既较好地推动HIV防控步伐,又确保全所干警和劳教人员群体安全,乃至保护周边环境及群众安宁的双重作用 。因此,要较好地阻断艾滋病病毒所内感染源,必须尽快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尽力强化医疗设备的配置和医技力量的培训 。
四、培养高素质干警队伍,是搞好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关键所在 。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仍处于可防不可治阶段,各劳教场所也面临着HIV防治机制不建全、设施保障不足、专业人员匮乏、职业暴露风险较大等严峻考验 。建立一支高素质干警队伍以尽快适应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需要,已经成为搞好劳教场所HIV防治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如果不能把此项工作放在劳教场所各项任务重中之重的位置,并坚持常抓不懈,则难以保证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笔者作为劳教场所的一名人民警察,在此提出五点建议,希望能对提高劳教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效果发挥一定的作用 。一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责任心强,能打硬仗不辱使命的干警队伍,促使全体民警以良好的心态,迎接HIV感染病员管理工作的挑战 。二是要大张旗鼓的为开展艾滋病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鸣锣开道,使全体干警和劳教人员都能清楚地知晓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有那些、怎样防治病毒感染、怎样预防警务人员职业暴露、一旦出现职业暴露应采取那些阻断措施,竭尽全力打消干警和劳教人员的心理恐慌 。三是要严把劳教人员入所体检关,凡是新收入所的劳教人员,都要与当地疾控部门取得联系,及时给予艾滋病抗体初筛,便于适时采取相应措施 。四是要建立警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应急预案,要根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制定劳教场所所医务人员和监管民警管理艾滋病员的安全操作规程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和局部处理方案,确保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五是要添置相应的处突应急警械,为开展艾滋病员的管理防范工作奠定基础,以不断提高应对艾滋病的综合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劳教场所的各级领导和全体人民警察,时时事事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执政为民举措、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的高度,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坚信一定会将艾滋病的蔓延和危害下降到最低限度,并将最终战胜艾滋病的挑战和考验!

推荐阅读